中国企业如何跨过社会责任这道槛
    2007-02-13    记者: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2-13 9版

    2月1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在杭州公布了该公司创业25年间的《社会责任报告》。2月5日,一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题研讨会在西子湖畔举行。此前刚刚结束的浙江省两会上,企业社会责任也始终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多份提案、议案直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提出提案,建议制定《浙江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指导意见》,并建议浙江省政府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直接建议为企业社会责任定个“标杆”,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制定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政策,营造企业遵纪守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浙江省政协常委黄小杭也建议:要大力营造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加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新的标杆

    近年来,从欧典事件拷问的企业诚信,到欣弗曝出的药品安全危机;从时有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到市场上屡禁不绝的假冒伪劣产品……有关专家认为,一连串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在利益至上的指挥棒下,不少企业忽视债权人、供应商、经理人、顾客、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员工,不遵守劳动法,不签订劳动合同,女性怀孕即迫使其离职,克扣拖欠员工工资,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对社会,污染环境,不讲诚信,无视职业道德。
    正因为如此,岁末年初,这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组成的企业社会责任联合调研组作出的《社会责任报告》格外受到社会关注。该报告对西子联合公司从社会责任管理、关注环境、关心公共事务、善待顾客、关爱员工、携手合作伙伴、回馈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公司经营决策、对利益相关者及环境与社会的潜在影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表现作出了评估,同时制定了西子联合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计划。
    公司董事长王水福说,过去,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主要依赖于产品质量、广告和服务等,现在,社会责任将和企业形象形影相随。如同评价一个人不会忘了道德品质一样;评价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也将是企业新的标杆。

社会责任感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

    在专题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既是对传统企业商业行为的全新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未来企业发展战略的全球走向。
    这位教授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而且也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通行证。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企业刚刚走上国际化之路,就遭遇到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检验标准,对中国出口加工和外贸企业社会责任的监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频频“发难”的重点,包括麦当劳、耐克、迪斯尼、沃尔玛等公司在内,相继开始旨在对于公司的中国供应商和分包商实施以劳工标准检查为内容的社会责任运动,一些公司还在中国公司内设立了相关的社会责任部门,对中国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企业劳工标准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核。
    与此同时,在跨国公司和中国供应采购商之间还出现了第三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组织。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中国轻工业产品进口国的贸易组织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所有纺织、成衣、玩具、鞋类等产品的企业必须事先经过SA8000标准的认证,否则就要联合抵制进口。
    中国社科院专家组的郗润昌教授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道德伦理的呼唤,而且将逐步成为对企业的一种刚性制度约束,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社会责任应法制化

    面对席卷而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国内不少企业把此看作是发达国家继反倾销、绿色壁垒之后,针对中国企业发起的新型贸易壁垒。不少专家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将社会责任标准与国际贸易某种形式的挂钩或联系将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和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将自己放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体系中进行丈量。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不少专家认为,承不承认国际社会责任标准代表着中国企业的胸怀与气量,而能否践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则考验着中国企业的勇气和能力。
    王水福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所处的社会,不该有国内国外之分。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背后,是社会责任付出与短期利益天平的失衡。”有关人士认为,除了企业对履责的认识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对逃责、避责进行约束和处罚。
    有关专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履行,根本上依赖于市场机制的规范、完善和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监督与调控,而不是依靠简单的呼唤以及希望每个企业家成为慈善家的良好愿望。
    一位教授告诉记者,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完全是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也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
    但是在中国,目前既缺少市民社会的基础,又缺乏社会运动的推动,在这样的条件下,试图通过企业自律机制而强化相关社会责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几乎没有可能。因此,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设计与构造、规范与落实必须借助政府的强大力量。包括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填补相关法律“真空”,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监督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并予以十分明晰的奖励与处罚;推动企业信息透明化,帮助企业建立财务、环境、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信息公布渠道;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关注创造财富英雄的同时,更多地张扬承担社会责任的英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