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猖獗 网民呼吁监管
    2007-01-30    记者:秦佩华    来源:《人民日报》2007-01-30 9版

  大凡上过网的人都遭遇过,上网时不断弹出小广告,想关掉却被链接到一些购物网站上,折腾半天想要浏览的网站还没打开。有的更毒,广告窗口跟着鼠标跑,鼠标点到哪儿窗口跟到哪儿,想看的网页和内容全被遮住,想关还关不了。
  前不久,供职于某公司的王先生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演示的大屏幕突然出现不堪入目的暧昧画面,还传出阵阵声音,时间足足持续了好几秒钟。王先生纳闷,自己从来就没有上过黄色网站,电脑上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是流氓软件作的恶。

流氓软件 作恶多端

  流氓软件,又叫恶意软件。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介绍,流氓软件是指在未经用户许可或者未明确提示用户的情况下,在用户电脑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尚算不上计算机病毒。从技术上讲,流氓软件,又包括恶意广告软件、间谍软件、恶意共享软件等。流氓软件恶行包括:不断地弹出广告窗口,未经用户同意自动安装,恶意收集网民信息,劫持用户的浏览器,甚至盗窃电子银行账号密码,想卸载却又卸不掉,最终导致电脑瘫痪。流氓软件是广大网民在深受其害之后对它们的一种形象称呼。
  流氓软件日益猖獗,不但损害了网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危及到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网络行业协会前不久曝光了10款流氓软件名单,在这个名单中,3721上网助手(雅虎助手的前身)、淘宝网、eBay易趣、dudu下载加速器等赫然在列。这些流氓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强行安装,安装之后无法卸载或者无法彻底卸载,破坏电脑的正常运行。
  据江民杀毒软件公司公关部经理曹凌翔介绍,江民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作了一个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数据显示,流氓软件已经超过了计算机病毒,在十大病毒排行榜中,流氓软件占到了5个。同年7月,瑞星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流氓软件侵害用户的数量第一次超过病毒。一项网上调查显示,99%的网民都受到过流氓软件的骚扰;另一项调查的结果是,全球每台电脑平均感染了24.5个间谍软件,而间谍软件只是流氓软件的一种。

暴利驱动 流氓猖獗

  “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的一位核心成员告诉记者,流氓软件在我国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之外,主要是因为流氓软件行业背后的巨大利润,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据了解,电脑用户在下载一些共享软件或者登录一些网页时,流氓软件就会侵入用户电脑,而流氓软件一般用装机量表示业绩,也就是流氓软件侵入电脑的数量。
  据透露,每成功侵入一台电脑,广告商就会付给插件公司0.05元至0.3元不等的费用,一个插件“落户”1000万台电脑,插件公司就可拿50万至300万元;而用户电脑里每弹出1000个广告窗口,插件公司就获益8元至15元。以1000万台装机量计算,若每天弹一次广告,一天收入为8万至15万元。大公司的装机量可以超过2000万台,就是那些小的,也能做到100万台左右。一位熟悉内情的人透露,一些流氓软件公司的营业收入很轻易地就能达到几百万元。
  该人士还透露,这一块市场蛋糕很大,不仅一些小的软件公司在做流氓软件,而且很多大公司也存在与流氓软件有染的迹象。流氓软件背后的巨大暴利,正是建立在广大电脑用户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基础之上。

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

  2007年1月8日,由中国软件联盟和互联网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中国流氓软件及治理对策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互联网实验室当场发布了《中国流氓软件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具有戏剧意义的是,当天很多与会专家表示被流氓软件害过,研讨会成了声讨会。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律事务委员会秘书长魏士廪更是坦陈,他自己是流氓软件的巨大受害者,电脑曾经连续几次中招,系统重装了好几次。
  网民遭受流氓软件的毒害由来已久。但是,用户真正行动起来对流氓软件说“不”则是比较晚的事情。2006年7月,由董海平等发起成立了“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反流氓软件活动,并于9月4日向北京市海淀法院提起第一起反流氓软件的诉讼。据该联盟有关负责人李佳衡告诉记者,到现在他们已起诉了多家流氓软件,包括中搜、雅虎等,此外还向信息产业部、消协等部门进行了投诉。
  去年11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将流氓软件定义为“恶意软件”,并公布了8条判定标准。12月,信息产业部也公布了关于流氓软件的举报电话,开始接受用户举报和投诉。投诉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可能会在今年1月底发布一份关于流氓软件的公报,对大家投诉较多的流氓软件予以公布。

民间力量 竟成主角

  瑞星杀毒软件公司副总裁毛一丁表示,对于很多杀毒软件公司来说,反流氓软件是个两难问题,大量的客户因为流氓软件电脑瘫痪受损,杀毒软件如果对此漠视不管,那它肯定将在客户心中失去信誉,但如果把流氓软件列为病毒进行查杀,那流氓软件背后的软件商、广告商肯定不干。
  监管上的不力,使反流氓软件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的李佳衡向记者透露,他们联盟提起的6件反流氓软件诉讼相继败诉,向相关主管部门的投诉也没有答复。
  对于反流氓软件遭遇的挫折,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滞后造成的,并表示一些英文网站干干净净,但中文网站上却充斥着广告、插件,都是立法不力造成的。
  对此,很多专家表达了他们不同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反流氓软件败诉并非法律缺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张雨林表示,“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针对流氓软件起诉以《民法通则》和《消法》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作为诉讼依据,有点勉强。北京市律师协会的魏士廪也认为,我国现在有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法律,也不是法律完善不完善的问题,有很多是行政不作为。在流氓软件这个问题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应该出面来解决。
  记者向国家信息产业部采访,但是一直没有收到信产部新闻处的答复。不过,记者从信息产业部流氓软件投诉中心了解到,信息产业部现在没有反流氓软件方面的规定,到现在也没有处罚过任何流氓软件厂商。
  “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的李佳衡表示,他们现在特别期待国家主管行政部门出面对流氓软件进行监管,处理好流氓软件问题,保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