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软件外包距分食国际蛋糕尚远
    2006-12-25    摘自12月19日《科技日报》 向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几年来,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中心副主任马彦民在2006年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工作会议上说,2005年,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3%。
    但这一数字似乎并不值得惊喜,因为放在全球外包市场规模上进行考量,其份额仅为2.3%。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在2004年我国6.33亿美元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总量中,日本市场占了63.5%,折算成实际数字还不足日本整个发包量的1%,而美国市场所占比例折算成实际数字更不足其整个发包量的0.5%。这显然与之前业内普遍存在的“中国将会成为国际软件项目外包的三大基地之一”的看法相距甚远。
    据美国《商业周刊》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软件产值的1/3需要通过对外发包来完成———也就是说,在一块巨大的蛋糕面前,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尝到的不过是一点儿渣。
    马彦民表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外包企业大多还只是承担一些加工性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承接外包项目的规模也较小,层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三是海外市场拓展渠道不够通畅,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资源亟待进一步整合;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企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该如何摆脱捡渣吃的窘境,有朝一日能像印度、爱尔兰、加拿大及以色列等国企业一样拿着刀叉去切蛋糕吃呢?
    国内最大的软件出口企业之一博彦科技的总裁王斌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该做到“眼高手低”。“眼高”是指企业要积极开发新的服务和产品,盯住价值链的高端“向上爬”;而“手低”是指业务不怕从底层做起,不放弃任何发展机会。两者统一,两者实施上的策略,都是企业的动力。
    他还认为,合作是软件外包企业必须学会的生存发展技能,尤其是对一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来说,借助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是除自身生长、并购外的另一条促进企业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
    而在北京中软资源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裁严隽珏的眼里,“外包是一种途径”。她认为,通过外包,公司能与国外企业充分接触,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最终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因此,她特别重视逾越语言和文化这道坎儿。“外包离不开交流,文件、信息处理以及会议都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我们要求公司所有的团队学英语,所有的文件都要用英文完成,一定要解决交流的难题。”
    此外,要与国际接轨还必须重视标准。严隽珏说,我国软件企业虽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不规范的管理却产生了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延期交工的状况,给发包商带来很大的风险。而我国目前有关标准、认证、测试、培训等产业化关键环节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导致了我国软件外包品牌在行业或专业领域中的认知度比较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