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一边是数码相机、名牌手机、数千元现金等“丰厚大奖”,一边是很简单、连小学生都能回答出的竞猜问题,再加上美女主持人“现在奖金已经累积到5000元,只要拨打电话就有机会中奖”的怂恿声。 时下,国内很多电视台都播出各种有奖竞猜游戏类节目,因奖项诱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但山东省济南市工商部门调查发现,这种电视有奖竞猜游戏背后却暗藏“玄机”:名为“直播”实为提前录播,虚构中奖者诱骗观众上当,最终欺骗消费者支付高额话费,成为吞噬话费的又一骗人“黑洞”。
消费者举报牵出欺诈“黑幕”
“请细心的你利用非凡的观察力,找出这两幅画面的7处不同,然后拨打电话,有丰厚奖品等您来拿啊……”日前,济南市长清区消费者赵军看到一家电视台播出的猜谜游戏,很快就发现电视上两张相差无几的卡通漫画的差别,便按照节目画面提示的号码用手机拨打了猜谜电话,但听筒发出“嘀嘀”两声后,电话随即自动挂断。 心有不甘的赵军随后改用固定电话再次拨打,听筒里发出“您没有权限拨打此电话”的提示。此后,他又用手机连续拨打了几十次,却始终没有接通过电话。第二天,他查询手机话费时却吃了一惊,竟然被扣掉了20多元手机费。 得知上当受骗的赵军对此非常气愤,他反复进行试验,并取得相关证据,随后到济南市工商局长清分局进行申诉。工商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介入调查,通过走访、查询相关单位,取得了大量证据,终于揭开这一以重奖为诱饵、套取消费者话费的电视有奖竞猜“黑幕”。 据参与调查的工商执法人员介绍,原来这个电视竞猜游戏是由北京一家传播公司与北京几家科技网络公司和电视台合作的节目,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节目实际上都是提前录制好的,目的就是诱骗消费者拨打电话,骗取不知情的消费者支付高额话费。而根据事前的合作协议,这几家单位按比例分成,从中获利。 工商部门共查获70余盘提前录制好的节目录像带。调查发现,为避免让观众看出节目有重复播放的痕迹,还有专门的制作公司将竞猜节目播出时间缩短到十几至二十分钟,并且三天两头更换节目形式,令观众眼花缭乱,给观众造成节目“直播”的假象。
电视有奖竞猜的三大骗人伎俩
时下,国内很多电视台都在播出各种有奖竞猜类节目,因奖项诱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这种暗箱操作套取消费者话费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的对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有奖竞猜成为消费者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形式为:一些电台、电视台利用有奖竞猜、游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节目,而消费者不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交流。或者一些节目设立一个简单的题目,诱惑消费者致电参与,但电话一直不能接通,让消费者总是处于等待之中,导致消费者付出高额话费。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此类媒体互动类游戏的“玩法”很多,如猜谜、猜字、抽奖、答题等,参与形式包括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其骗人伎俩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伎俩一:“丰厚大奖”诱惑。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举办有奖竞猜节目,往往为观众准备了笔记本电脑、手机、MP3、小额话费等各种奖品,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尽管“谜语”往往非常简单,但观众从电视上听到一些消费者打进电话就是没猜中。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热心答题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托儿”,故意回答问题有误,目的是为了引诱其他听众拨打电话。听众一旦轻信,就很容易掉入游戏设置的陷阱。 伎俩二:虚构中奖者。此类电视有奖竞猜节目往往是模拟消费者现场拨打电话参与答题,并假装参与者中大奖,甚至还有公证人员现场公证,从而诱骗不知情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实际上,参与者真正中奖者极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抽奖这一环节。济南工商部门调查就发现,被查处的这起竞猜游戏中奖人员中一部分是其公司职员,社会兑奖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公证书的号码也被多次重复使用。 伎俩三:设置话费陷阱。参与此类电视有奖竞猜节目,消费者除需缴纳基本的通话费外,还要向SP运营商缴纳高额的信息费,两者均按通话时间收取。但很多电视或广播节目并没有明示收费标准,不少用户为获得标榜的“丰厚奖品”而参与节目,殊不知却被扣除了高额话费。一些节目还通过漫长的语音提示或延长用户等待时间等方式,牟取高额信息费;对于发送短信类的游戏节目,一般会诱导用户多次往返回复短信,每条收费达1元甚至更高。
亟待多方合力封堵“猜谜”陷阱
针对电视有奖竞猜的骗人陷阱,有关专家建议,在消费者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的同时,更需要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通信服务商、媒体等合力封堵。 天上不会掉馅饼。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周海亮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易参与此类节目,简单的操作获取很大利益往往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要参与,也一定要弄清相关资费情况,多向有关部门咨询,弄清楚游戏规则后再谨慎参与,以免上当受骗。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通信管理部门投诉、申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电视、广播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专家表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负有社会与舆论监督的职责,但一些媒体竟与违规SP合作提供广告时段,诱骗消费者参与答题、游戏竞猜等互动业务套取话费,侵害了原本信赖媒体的消费者。对此,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应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严格审查节目播放的内容,不能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帮凶”。 执法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这种最新出现的通过有奖竞猜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查处,从根本上清除这个损害消费者切身权益的“毒瘤”,避免更多的消费者落入这一骗人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