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2-09 本报记者:郎秋红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一种叫做“转运珠”的黄金饰品连日来在东北各大城市和内蒙古赤峰等地持续热销。“这股热潮持续时间之长、流行地域之广、波及人数之多是十多年来黄金市场前所未有的”,长春市金银珠宝行业商会会长、吉林省三星金银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瑛说。
有专家曾提醒说,“转运珠”是迷信流行和商家炒作,提醒消费者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风。但是专家的说法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直至近日,长春市一些金店和商场的金柜前还是人头攒动,购买者络绎不绝。韩瑛估计,这股热潮至少还要持续些日子。“转运珠”的热销不仅让厂家和商家赚了个钵满盆满,还带动了黄金价格上涨。目前,哈尔滨市的黄金价格已达到198元/克。
韩瑛认为,“转运珠”热销远远不是“迷信”和“商家炒作”能够解释得了的。实际上,“转运珠”在流行过程中,既没有哪个商家大手笔的广告投入,也没有哪个公司放出惹眼的八卦新闻,靠的是百姓口口相传。从“转运珠”流行的区域看,都是中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在“转运珠”的加工地广东和上海,却很少有人买。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反映的是中西部地区的百姓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传统的祈福方式情有独钟,希望借“转运”之机,在新的一年里加快发展、更多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另一方面表明这些地区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消费结构正在升级。
韩瑛说,据他观察,这轮消费热潮中,很多消费者都属于低端人群,购买“转运珠”是其第一次消费黄金,柜台前神情兴奋但对K金和足金等常识一无所知的人占了大多数。从出货情况看,最好卖的都是1克以下的“转运珠”,每个价格在100元到200元;2克以上的“转运珠”也有,但是走货就慢多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转运珠”的消费群体购买力水平并不是很高。
“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现象,黄金由贵族消费变成了大众消费,说明大多数老百姓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更高层次的消费阶段,这些人就是我们潜在的客户群”,韩瑛说。
业内人士认为,“转运珠”的热销,无论从其信息的传播模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是消费方式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扩大内需,但是消费市场就是干启不动,‘转运珠’的热销在如何扩大消费群体、提升消费结构、启动消费心理包括营造社会氛围上,对我们都有一些有益的启示。”韩瑛说。
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阎佳认为,“转运珠”热销与黄金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走势是一致的。据了解,2006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黄金涨幅达30%-40%,下半年进入调整期,但是仍保持着上涨趋势。阎佳说,从国际市场来看,加息周期的到来、国际商品市场的大牛市及局部区域形势紧张等都使黄金需求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群众财富的增长和对通胀的预期,也使百姓对黄金的消费热情增加,选择黄金作为财富保值和增值的渠道。“转运珠”热销可以看作老百姓对黄金饰品需求产生的放大效应。
“但是我们对市场的这种变化明显准备不足,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措手不及,不仅货源跟不上,所有的从业人员现在都极其疲劳,不得不临时雇用大批人员。”韩瑛说。
据了解,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开办“纸黄金”和实体黄金业务在2006年都十分火爆。阎佳认为,“从‘转运珠’热销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理财意识正在萌发,但是目前的投资渠道还过于简单,远远满足不了百姓投资理财的需要。所以才会出现大部分人抢购一种黄金首饰的情况。‘转运珠’提醒我们要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理财产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