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上]
    2007-02-09    记者:万栋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盘点2006年,食品制假售假案件层出不穷。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
    一、 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案。2006年4月,某省省、市、县三级质监稽查部门,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成功查获并捣毁当地一家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用猪血粉、鸡毛等为原料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的案件。经查,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用猪血粉、鸡毛等为原料替代蚕蛹生产“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销售给全国20余家保健品生产企业,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涉案金额近百万元。鉴于该案责任人涉嫌犯罪,当地质监局将该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 某米线厂使用吊白块非法加工米线案。2006年10月23日,根据举报,某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对位于某县一偏僻农村的一米线厂生产场所及该厂直销部进行了突击执法检查,在生产现场查获净重50公斤的吊白块包装桶两个、尚未用完的吊白块1公斤、工业硫磺15公斤以及已送往直销部的米线1.5吨。经抽样送检,确认其生产销售的米线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吊白块。经调查,该厂主要是运用硫磺熏蒸和加入吊白块的方式为米线增白、促销。因此案涉嫌犯罪,目前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三、 某窝点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案。2006年1月25日,某省质监部门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在当地一居民楼内查获一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窝点。执法人员发现现场有5个人正在将勾兑好的散装白酒灌到知名品牌白酒瓶内,现场共有灌装好的各类假冒知名品牌白酒792瓶,货值达20.6万元。因该案货值金额较大,已涉嫌犯罪,该省质监部门依法将该案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经公安机关侦察,法院审理,5名造假人员已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四、 李某某、郑某某加工有毒咸鱼干案。某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对当地一居民家晒鱼点和一水产品档进行执法检查,在晒鱼点查获正在晾晒的涉嫌有毒的“白拉鱼干”13公斤和“敌百虫”农药20瓶(0.5公斤/瓶),在水产品档查获涉嫌含有“敌百虫”咸鱼80公斤。执法人员依法异地封存涉毒咸鱼和“敌百虫”农药,并进行抽样送检。经检验,咸鱼干含有“敌百虫”。调查发现该案当事人从事自产自销咸鱼多年,因涉嫌刑事犯罪,当地质监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立案查处,追究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2006年11月14日,该市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了判决:两被告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五、 某黑窝点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案。2006年5月11日下午,某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一居民楼内捣毁一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的地下窝点,现场查获多种假冒知名品牌啤酒及包装物和制假售假设备。经执法人员调查核实,当事人自2005年11月以来,利用出租房屋以两种啤酒为原料,加入蛋白糖、味精、氢氧化钠等成分,装入回收的知名品牌啤酒瓶,大肆制售假冒啤酒,货值金额近11万元。因该案涉案金额较大,当地质监部门已将该案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当事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