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债务危机引爆了欧洲的“债务炸弹”,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引发了对全球经济增长二次探底的担忧。危如累卵的希腊是否将成雷曼第二,使危机演变为新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世界经济微弱的复苏迹象是否会夭折?中国经济外部需求是否会进一步萎缩?就此,本报采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他认为中国经济V形反弹格局已经形成。
欧债危机不会延缓复苏
问:欧洲债务危机的突袭,是否会复制次贷危机的恐怖后果,升级为第二次金融海啸? 李稻葵: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意味着金融风险已经由私人金融部门向主权信用转移,其表现形式是发达经济体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欧洲一些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降,由此,悲观论者认为世界经济微弱的复苏迹象将会夭折,并使得中国经济外部需求进一步萎缩,V形反弹就此消失。 但是,我认为,本次危机的杀伤力将远不及之前,不会产生金融海啸,由于2008年各国政府对于金融危机的本质认识不清,未能意识到资产负债表危机究竟意味着什么,使得他们的救市措施推出行动迟缓,甚至错过了最佳拯救时间。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彻底意识到这场危机的本质,采取了强有力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国家信用做基础营救私人金融部门。 正是有了之前的经验,此次金融恐慌不足以再让各国政府自乱阵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意识到新一轮危机的本质。因此我们看到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旋即联手推出了75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这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将有着巨大的作用。 问:欧洲债务危机是否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李稻葵:这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基本上到此为止。金融市场可能有怀疑,可能有动荡,但是这种怀疑和动荡不可能蔓延为全球性金融恐慌,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实际上,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过是西方发达国家“小不点”,不足以撼动整个大厦。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因为希腊危机小插曲而有所改变。 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大伤元气,未来面临着滞胀的难题。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都将是新兴市场国家。所以,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中国经济存在轻微过热
问:市场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可能波及中国经济忧心忡忡,你对当前中国经济如何判断? 李稻葵:经济转型是根本,转型中的痛苦正在被放大,而转型中的机遇却没有得到市场的重视,我想其中蕴藏着不少机会。中国整体经济的确存在轻微过热,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今年GDP增长将达到10.9%。目前经济轻微过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需旺盛推升进口大幅增长,我们预计2010年进口增速将高达43.9%;其次,企业的开工数比较充足,产能利用率比较高;第三,固定资产投资仍会高速运行;由于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民营企业也会相应增加投资;消费信心也上涨迅速,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表现出持续增强的态势,并已回升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问: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是怎样的? 李稻葵:中国经济V形反弹的格局已经形成,而支撑这一轮V形反弹的基础,是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维持25%左右的增速基本没有疑问,外部需求亦不会因此次危机而明显出现萎缩。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靠的是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的快速上升,这与过去十年的发展模式已经有所不同,过去是依赖房地产投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从而完全夯实消费需求的增长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内需,而不是过度依赖投资需求的畸形发展。
政策调控节奏稳健
问:今年的前四个月的物价指数增长了2.4%,已经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调整利率收回流动性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李稻葵:随着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未来通胀压力将愈渐显性化。防止通胀超预期上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虽然CPI依然处于3%的下方,但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压力非常大,具体表现在劳动用工成本上升、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恶劣天气条件带来的农业生产的成本上升等三个方面。现在确实存在很大的通胀压力,我们预计今年全年CPI将达到3.7%,未来通胀上涨的趋势还将持续。 存款利率调整的基本条件已经形成,而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了,暂时不动影响不大。即便上调贷款利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也影响有限,因为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得不到贷款,而不是加息太高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工作重点应该是想方设法能够让中国金融体系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中国应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时继续控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风险,并应适当提高存款利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通胀预期,尽最大可能维护储户的经济利益。 问: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已一月有余,目前楼市仍处于走向未明的‘混沌期’,楼市调控措施的未来态势如何? 李稻葵:本轮房地产调控与以往不同,它将是我们国家第二次房地产、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起始年。 现行的房地产的调整政策应该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对于广大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化进程,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夯实经济长远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 继续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投机需求,还要推动地方财政改革,鼓励地方政府以政策性住房为抵押融资,改变过分依赖卖地收入的局面。如果这一条改革到位了,不仅地方财政的基础更为牢固,而且政策性住房的投资会蓬勃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纯商业住宅房地产投资下降的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