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客观上推动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 物联网是对现有信息产业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之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也是中国将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发展物联网的现有条件如何,将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应当如何引导其发展为战略性产业?本报就此专访了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
物联网未来规模巨大
问:中国发展物联网的现有条件如何? 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无论是产业实力、技术研发,还是政策支持、舆论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比如,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早,近年来,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较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可以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同时传感网标准体系也形成了初步框架。尤其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在确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取向之后,“感知中国”又成为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有关部门已将物联网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抓紧制定促进政策;一些城市和地区也建立或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和设想,加快物联网产业培育的潮流在各地展开。这些都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舆论支持。 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中国物联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50年,中国信息市场将会达到1万亿—2万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的信息市场。目前的信息市场只是2050年市场规模的10%,绝大部分还有待发掘,而物联网正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市场。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市场规模将会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的市场规模。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会创造大量的社会价值,促进流通有序高效,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消费安全系数;而且,可以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奠定产业基础,为扩大国内需求拓展广阔的空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世界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为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谋划,提出本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并制定促进措施。我们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尽早谋划未来发展,抓紧突破关键技术。
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问:培育物联网产业,应当怎样规划? 答: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抓紧研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制定包括物联网产业在内的相关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完善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对外合作等扶持政策。 问: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答:市场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序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当前要加快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加强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化的结合,着力解决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成本高、产业化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及时把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新增长点,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问:物联网怎样实现规模化应用? 答:这个主要依靠专项带动。要加快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在信息产业特别是物流网产业发展方面,实施好物联网的应用示范,系统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转换,以及推动“三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试点示范,促进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和宽带业务应用等。要积极探寻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互动的有效方式,形成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消除制约传感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引导外资投向物联网
问:怎样满足物联网产业对投资的需求? 答: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具有研发投入大、收益预期不明朗等特点,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引导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银行信贷向新兴产业倾斜,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探索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途径,培育更多的高成长性企业上市融资,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问:中国如何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物联网? 答: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培育新兴产业必须走开放合作的道路。要加快海外科研优势与我国低成本优势的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新兴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