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何处去
宁夏灵武农村小康环保扫描
    2010-03-18    作者:周志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零距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给这里的农村带来的变化。

  ●农民富了,更讲卫生了

  驱车从银川出发,沿前往河东机场的高速公路行驶四十多分钟便进入灵武境内。出高速路口进入临河镇,一路是笔直宽敞的水泥路面,采访车一直开进2005年建成的十八村。这里的农家小院一律白墙红瓦,看不见旧时农村的影子。村上225户回族人家,完全由附近十里八乡山上山下移民搬迁组成。彻底消除农村危房的灵武市,像这样由一户户农家小院组成的集中统一农村社区已随处可见。
  头戴淡蓝色回族帽,今年33岁的马飞艳在她占6分地,4间正房、3间库房的农家小院里打扫着卫生。屋里院内的杂物被倒入垃圾桶内,俨然一副城里人家生活模样。记者上前询问垃圾处理话题,女主人笑着说:“如今咱户口簿上是农民,山上还有3亩地,种些枣树、油葵、黄豆,但主要收入是娃他爸跑出租挣钱。要说这垃圾处理,每天有‘五大轮’来收,咱每户一年交24元,不用劳神。”
  “五大轮”,是这里的农民对一种前面1个轮子、后面4个轮子农用车的叫法。新上任不久的临河镇杨镇长向记者介绍说:“近年,从自治区、银川市到灵武市,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为农村小康环保做实事,如今‘五大轮’配置到临河镇每个成熟社区,每个乡镇都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现了生活垃圾村里收集、镇里运输、市里集中处理。”

  ●保洁员不存在下岗的担忧

  临河镇亲水雅苑,68岁的张兴国老人在138平方米装饰一新的住房里正照料88岁的老母亲吃午饭。一旁,33岁的外甥周建斌刚刚清运完垃圾回来,边喝茶边看着午间电视新闻。一辈子种田的张兴国说:“咱做梦也想不到,如今花10.6万元就住上这像别墅一样的住房,真是享受到了快乐的晚年福。”
  张兴国老两口和母亲原先住的是山路旁的散居自建农屋。2008年9月,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建设了亲水雅苑农家小区。老人和他的4个儿子在七八十亩地上种田,还靠打工、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挣到了钱。腰包鼓起来之后,还买了宝来、奥迪、保时捷等5辆名车。老人高兴地说:“如今连车都‘住’进车库,这么干净整洁的环境住着,舒心啊。”
  周建斌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有900元固定收入,主要工作是打扫小区卫生。“早上7点半到镇政府报到。上午的工作是6辆垃圾清运车集中统一出动,到各个小区清运垃圾,将垃圾集中清运到处理中心。下午的工作是到各分管小区巡查卫生。”问他是否喜欢这工作?他回答:“自从干上这工作才知道每家每户每天离不开清扫垃圾,我的工作也就稳定。只要肯干就不会下岗。这工作我喜欢。”

  ●培养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任会今年52岁,家住二道沟村三队。一年前,任会一家住着自建散居房。如今他所住小区已像城里。每家每户门楣上贴着“家和万事兴”的红底金字匾,再也看不到鸡鸭牛羊随处跑、垃圾乱扔的“乡村景致”。任会说:“清洁管理区有专人管,卫生环境好,农民也在培养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
  灵武市环卫局副局长文光告诉记者,灵武作为银川市所辖县级市,是全国中小城市发展最快的县市之一。去年,市里划定了9处规划点,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村容整洁新农村规划要求建农村社区。新村建成后执行统一的清垃圾、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实现了通电、通路、通水、通车、通信息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
  如今,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已遍及宁夏山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先后建成了银川、灵武等10个污水处理厂,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2.5万吨;先后建成了5个中心城市以及灵武等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全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020吨/日。

  相关稿件
· 垃圾处理费调高 应先公开账目 2010-03-16
· 绿野:纽约垃圾山华丽变身 2010-03-16
· 世界第八大陆:垃圾岛 2010-03-11
· 个税申报是一场垃圾分类 2010-03-09
· 沪将建世界首家“垃圾变能源”基地 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