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 向全球取经
    2010-02-03    作者:赖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哈佛大学德怀特·H·佩金斯、牛津大学琳达·岳……诸多国际知名的经济界专家日前来京,参加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为中国新五年规划出谋划策。这是中国国家发改委第一次与国际组织联合举办针对中国5年发展规划方向和政策的国际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向全球征求未来发展建议。

  借鉴各国先进经验

  “规划的编制要全面把握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行动纲领的‘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更是如此。”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田锦尘副司长说,外国专家对于国际环境和未来走势的分析有着独特视角,了解他们的看法、判断和观点,对我们准确看待和分析国际环境、展望未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是有帮助的。
  田锦尘认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十二五”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我们理清规划发展思路、明确未来政策取向,更好地趋利避害、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十一五’规划面向全国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到此次‘十二五’规划与国际组织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研究,我认为这是现代政府治理理念在公共决策方面的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林红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进步与成熟,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影响与借鉴作用越来越大。
  除了开展合作研究以及召开国际研讨会听取国际专家的建议,田锦尘表示,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会根据工作需要,就规划中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以适当方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今后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过程中,也会以各种形式继续听取有关海外专家的意见。
  “‘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第三方报告之一是由世界银行独立提供的。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之后,我们仍然希望海外专家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在规划评估等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田锦尘说。

  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南书毕表示,中国向全球征求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表明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眼光”。
  “引进外国专家参与‘十二五’规划研讨传达出的信息,在我看来,是中国政府既有民族振兴的抱负,又有融入全球的现代意识。”林红表示,以中国目前的开放度来看,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仅凭中国经验和中国视野下的国家决策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了。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应该从一个更多国内定位的战略逐渐过渡到一个更具国际意识的战略。”林红认为,“十二五”规划是未来5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考虑,属于国内事务,但它的影响却不仅限于国内。通过与外国专家研讨,可以直接了解外部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感受和意见,使得“十二五”规划真正适应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国。
  “当然,这也表明中国越来越自信。政府相信自己有能力吸纳国际经验并有效地实践到国内发展建设中。”林红说。

  开门作规划渐成趋势

  事实上,在编制五年规划过程中吸收国际组织、国内外专家、社会各界的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并不是第一次。
  田锦尘介绍说,在编制“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曾经委托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等国际组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交了研究报告。
  在“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都开展了面向公众的建言献策活动。
  在编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时,也曾面向国际、国内开展了更广泛的征求建议的活动,并将规划初稿的中英版上网征求意见。
  但是,与国际组织联合举办针对中国5年发展规划方向和政策的国际研讨会,的确是第一次。
  “国际研讨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为从事‘十二五’规划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规划制定者的面对面交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够使各方面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共享,对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相关研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田锦尘说。
  林红认为,此次采用的国际研讨会形式,实际上是以一种学术研究的非官方形式提供政策咨询。“既有形式上的意义,又有实际上的作用。”

  相关稿件
· 资源产出率将成“十二五”规划重要指标 2010-02-01
· 王一鸣:“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将趋缓 2010-01-20
· 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十二五节能指标不会放松 2010-01-05
· 朔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的重点 2009-12-07
· 中国“十二五”推智能能源网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