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新塑造,非同凡响;《狮子王》成功借鉴了欧洲传统文化,绩效优异;《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当国际动漫业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源泉的时候,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否在奋起直追,迎风而上?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首届动漫艺术大展上,人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国产动漫中去。从《小蝌蚪找妈妈》、《美猴王》到近年来的《西游记》、《麋鹿王》等,我国动漫产业很早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 大展上播放了一部国产动画《中华小子》。本次大展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动漫系主任叶正华介绍说,《中华小子》讲述的是少林寺3个俗家少年弟子斩妖除魔的故事,创作灵感完全来源于我国悠久的文化。 当《中华小子》在法国播放时,曾在青少年类节目中夺得收视率排名第一,还曾引发了法国的中国功夫热潮。法国评论界称赞这部片子将“引发亚洲动作片新美学”,将它与香港电影人周星驰和吴宇森的作品相提并论。 此外,叶正华还介绍道,像《武林外传》、《三国演义》等吸收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在海外均取得很好的市场。 集合了中日两国一流的动画设计制作团队精心制作的动画版《三国演义》,忠实于原著,场面宏大。虽然由中日共同投资,但整部片子从前期创意、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都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另外,该片主打“国际牌”,目前,出品方正与来自美、英、法、意、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四十多个电视机构商议播放事宜,预计年底前后将在日本、欧美等西方主流动画频道开播。
■为传统题材注入新活力
首部京剧题材的三维动画《国粹京剧三维动画精选》,将于明年春天正式播出并推向海外。这部国粹动画,灵感源自1963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水墨表现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来演绎原汁原味的京剧唱腔,以别样的方式重现“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等经典唱段。 该片制作方天津英方数码项目总监杨浩宇说,京剧对于爱好者来说,会看得很明白,但大多数青年人会看得很费力,因此这部动画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重新设计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内容,在传统故事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加入了无厘头搞笑等时代潮流的元素,力图使一般观众也能看明白。 此外,在人物设计上,《国粹京剧三维动画精选》打破了常规的人物设置比例,把人物的头和身体比例定为1∶1,人物有一张娃娃脸,憨态可掬。然而在这样的改变中,仍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如脸谱、服饰、基本的动作规范等。 杨浩宇说,他们的制作团队以后都将以中国的传统元素为创作源泉,争取制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和紧跟时代趋势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动漫产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亮教授说,对于动漫这种艺术形式,创新是保持活力最重要的因素。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艺术中,不应是对历史及其符号的简单复现,而是给动画注入现代意义的、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生命力。“那些在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夸张幽默的动画,才更具有艺术魅力。”
■向动漫产业强国迈进
世界范围内,动画作为一个电影类型,虽只占电影份额的10%左右,却频频出现在全球排行榜的前列,引起世界的关注。因为动漫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潮流,关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有4.6亿青少年,其中通过电视、网络、电影各种渠道观看动漫者在3亿人左右。 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32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在5年—10年内跻身世界动漫强国。近年,国务院、广电总局、文化部又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肖永亮教授说,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大的环境气候非常好,之所以有这么多政策出台,很大原因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在金融风暴打击下,动漫及相关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 近5年,内地动漫产业规模有较大提高。截至目前,有5000多家动漫企业,有1200多所学校开设了动漫专业,学生将近50万人,每年大概输送10万毕业生,去年年产动漫作品总量达13万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