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0-19 作者:陈冀 来源:国际金融报 |
|
|
“月薪8000元也难求一名合适的技工!”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地毯大王”李成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急切地描述自己的招工感受。 李成日的公司近年来产品升级换代,生产的地毯均出口欧美高端市场,从设计绘画到生产选料、用料、产品检测都是电脑控制,技术差一点就会产生次品,一般普工很难胜任,需要的都是中级以上的技工。 然而,要找到合适的技工却十分困难。“我们在广州一家报纸连续多天刊登招工信息却都颗粒无收,最后只好通过私人关系,在广州某技工学校招了两名尚未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工,可到岗后他们连二进制编码都不会读!”李成日说。 李成日的招工烦恼也是许多珠三角企业面临的难题。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记者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普工虽然也缺,但对用工要求不高,甚至突击式的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可是技工缺则成了企业一时难以解决的卡脖子难题。”东莞江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陈雅娴经理告诉记者。“老板要求招15个技工,我们在这里摆摊3天了,也才勉强招了3个。” 企业对用工的饥渴也集中体现在了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炙手可热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广东省一些技工学校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比例仍高达1∶3,有的学生才读到二年级就被企业预订完了。 据介绍,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3月份就被企业抢得差不多了,到5月,还有200多家企业来学校招聘,但那时学校只剩下100多名毕业生了。一些大企业为了招到满意的毕业生,近年来还专门出资在学校开设了专业班。 广东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对深圳等10个珠三角城市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普工求人倍率为0.8,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技工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1.1,这意味着,110个工作岗位在等着100个技工。 对此现象,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经济学会会长王珺分析指出,随着经济下滑影响不断扩大和企业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国内就业市场当前不仅经历着失业的考验,其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 王珺进一步指出,尤其在当前广东省正处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劳动力需求开始从增量粗放扩张向存量结构提升转变,优化劳动力资源、培育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也同样认为,珠三角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并不是高级研发人才短缺,而是中、高级技工短缺!据统计,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200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技能人才缺口也高达71.5万人。李惠武认为,为适应珠三角产业升级,广东省每年应培养技能人才1000万人,其中中高级技能人才要达30%。 而目前,广东省城乡从业人员的素质则仍难以适应这些变化。据广东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城乡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4.9%,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占75.3%;82.3%的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4%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由此看来,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成为缓解技工荒的根本举措。据介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不惜动用国库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才使得新加坡实现了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 “一方面,必须全力打造全新的职业技术教育,树立职业教育的地位,鼓励人才进入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对现有农民工进行卓有成效的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这些人员都应纳入技能培训的范畴,从而使就业人才适应产业升级的变化要求,缓解技工荒。”李惠武指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