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初展风采
    2009-07-03    李 蓓 刘小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危机过后经济如何复苏?新的医改方案怎样制定?……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在政府的背后,有一大批来自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运筹帷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智库,又称“思想库”或“智囊团”,在政府决策中扮演着“谋士”的角色。
  7月2日在京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正向世界展示中国智库的风采。

  政府智囊

  为中央决策贡献“高见”

  据最新研究统计,中国智库已达2000多家,美国为1777家,在数量上已超过美国。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各高校及各部委所属研究机构,构成了我国的高层智库体系。每逢政府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或是解决民生问题,这些智囊机构都会各显身手,出谋划策。
  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2008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交了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方案提出必须坚持政府干预为主导的医疗服务。今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将这一提议纳入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在各国政府着力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今年3月成立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被寄予厚望。“相对于其他官方智库,国经中心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半官方半民间智库。”一位民间智库的研究者说。
  近3个月来,国经中心已对国际重大经济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并向中央提交了十几份研究报告。在全球智库峰会上,国经中心将与国外知名智库共同探究世界经济复苏之道。

  民间智库

  搭建政府与民间的桥梁

  除了上述中央的官方智囊团,社会上还活跃着一批汇集智慧之士的民间智库。它们直面现实,研究社会问题,常常成为政府“问计于民”的重要对象。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智库的发展就已崭露头角。1988年,四通公司成立的北京四通社会发展研究所,是中国当代第一个正式的民间智库。随后陆续有一些学者走出政府机关大门,下海创办了一批非官方的民间研究机构。中国民间学者曹思源认为,“相对于官方智库,扎根于民间的研究机构在反映民意上有自身优势,同时为完善政府决策提供了许多创见。”  
  “我们制定的公共预算改革方案已在浙江温岭试验5年,这一方案以后将会向全国推广。”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自豪地说,“近20年来,民间研究机构为社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和智慧,成功扮演着联结民间与政府的角色。”
  谈到民间智库未来的发展,曹思源信心十足:“资金、政策的限制并不是问题,只要智库能为社会输送思想,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对此,李凡也有同感,他说:“专业决定影响力,中国民间智库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靠自身的专业力量来影响政府,影响社会。”

  智库建设

  需要扶持和扩大影响力

  除了关注本国事务,中国智库也广泛开展与国外智库的交流,与美国兰德公司、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等知名智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但目前中国智库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多年来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库与国际智库沟通,急需建立这一全新的公关渠道,塑造中国软实力,掌握国际话语权。”谈到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的目标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
  经常去国外考察的学者仲大军认为,我国智库大多为政府机构管辖,独立性不强,而民间智库则受经费、政策等限制,发展缓慢。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中国的智库建设还需“补钙”。从事NGO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认为,社会需要一个高效、多元化的智库体系,民间智库应得到扶持和引导。他认为,政府要在资金、政策、法律上支持智库建设,尤其为民间智库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包括放松登记注册限制,建立社会非营利性公益基金等。

  相关稿件
· 中国新型智库“国经中心”正式亮相 2009-07-03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智库? 2009-07-03
· 智库影响日大 国外称为“第四部门” 2009-07-03
· 智库推销“中国模式”需要大智慧 2009-06-30
· 德国智库: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转跌为升 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