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令全球目光聚焦伦敦金融城
    2009-03-24    作者:朱周良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2007年次贷危机初露“峥嵘”,到2008年雷曼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不知不觉已持续了两年之久。去年金融风暴刮得最猛的时候,本报记者曾先后两次探访华尔街,见证了风暴中心的美国经济社会所经历的剧烈震荡和变革。
  在华尔街之后,过去几个月中,伦敦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全球关注的眼光。这不仅因为其作为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因为这里即将见证又一次全球盛会——第二次G20全球金融峰会。
  带着些许好奇和期许,在伦敦峰会开幕的前两周,记者亲赴伦敦,走进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腹地——伦敦金融城。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记者将通过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律师、企业家的视角以及自身的所见所闻,为您解密这座一平方英里的“城中城”,以及危机阴影笼罩下的英国经济社会现状。更重要的是,希望提早体会一下全球金融峰会的氛围。

  如果要说初次来到伦敦金融城的最深感受,那便是古老。这里的建筑物、地铁和街道,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无不透出古老的传统气息。
  站在著名的伦敦桥上放眼金融城,几乎很少看到有纽约华尔街或是上海陆家嘴那样的高层建筑。在这座一平方英里的古城,比比皆是的古老教堂和其他历史建筑与并不多见的现代化大楼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意境。
  如果你偶尔走到一隅,看到一头底座上刻有“伦敦金融城”字样的石狮昂首危坐,这便意味着,您已经踏进了金融城的领地。据说,这种已成为金融城标志的石狮雕像还有多座,分别被安置在金融城四方的边界。
  走在金融城狭窄而略显“错乱”的街道,你很难把这跟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大都市联系在一起,而地铁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都相对陈旧,令人怀念上海和北京宽敞的马路和高速便捷的城市交通。
  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一方面与金融城的面积有限有关,同时也因为这座城市发展得比较早。金融城的具体历史有多长,似乎还没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不过,每年轮换一次的伦敦金融城市长到今年已是第681届了。
  在一本记录金融城的著作中,我发现了这么一段文字:据历史记载,公元1世纪,罗马人就来到今天的伦敦金融城所在地建立了伦迪尼乌姆,并在泰晤士河上架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由此产生了来往的商贾并形成了交易市场。这个东起奥尔德盖德,西至圣保罗大教堂,南抵大炮街,北达伦敦墙的方圆之躯,只不过是伦敦市33个行政区中最小的一个而已,但是伦敦金融城却有自己的市政府、市长、法庭,是名副其实的“城中城”。
  伦敦金融城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酒吧和咖啡馆特别多,即便是最中心的办公区,你也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酒吧人流不息,哪怕是工作日也一样。你可别以为伦敦人都那么“不务正业”,其实很多都是在谈生意和工作。“有的人甚至都把咖啡馆当作自己的办公室一样。”金融城的新闻官洛瑞塔并不夸张地对记者说。有意思的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保险巨头劳合社,最早就是从17世纪的一家咖啡馆发展而来。
  和很多其他欧洲城市一样,伦敦的商店也很早就打烊。到下午5、6点钟,除了酒吧、便利店和一些吃饭的地方之外,你很难看到仍在营业的商店。与其说这是懒散的表现,不如说是伦敦人一贯就有及时行乐、享受生活的传统。
  尽管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但在当下的金融城,却似乎看不到太多明显的危机之中的征兆,人们依然在散布于城市四处的酒吧、咖啡厅和夜总会纵情饮酒狂欢。
  在不利的大环境下,金融城的其他一些“短板”也日益暴露出来。比如糟糕的交通状况,以及足以吓退不少外国投资人的高物价和高人力成本。“伦敦的成本太高了,不管是人力还是房地产价格,谁还敢来。”在英国一家大型审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法籍华裔彭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一般在伦敦的白领平均月薪在2、3万人民币左右。
  但话又说回来,伦敦作为传统国际金融城市的魅力依然不小,哪怕是在经过了这轮危机的冲击之后。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伦敦排名第一。自两年半前开始此项调查以来,伦敦一直占据榜首,不过纽约在继续拉近双方的距离。
  令人感受颇深的是,尽管在金融危机中跌了跟头,但这并未令金融城放缓创新和前进的步伐。在一些全新的国际金融前沿领域,伦敦金融城依然大步走在了前头。比如碳交易,比如伊斯兰金融。2007年,伦敦的碳排放交易规模占全球一半;这里还是位于西方的、全球领先的伊斯兰金融中心。

  相关稿件
· G20伦敦峰会应该专注于两大要务 2009-03-23
· G20是不是美国的“鸿门宴” 2009-03-19
· 避税天堂遭遇G20阻击 2009-03-18
· 谢旭人表示: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传递积极信号 2009-03-16
· 白宫抛出G20峰会立场 呼吁加大财政刺激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