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户河北曹妃甸的首钢新厂即将投产。图为新厂远景。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 自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中国政府为什么在此时密集推出产业振兴规划?目的是什么?十大产业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产业振兴规划的关键点有哪些?被寄予厚望的产业振兴规划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世界金融危机加速政策出台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今日渐显现。国外需求急剧减少,中国企业订单明显减少,现金流濒临断裂。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库存增加导致成本提高,大部分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珠三角、长三角出现大批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潮”和“二次返乡潮”。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业内普遍认为,此时中国政府出台的这一系列振兴规划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巨大引擎。
为何会选择振兴这十大产业来拉动中国经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选择这十大产业主要着眼于两点:第一是重要性。这些行业都属于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工业产值和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力量,吸纳就业人群的主要渠道,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行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第二是问题突出。这些行业都在近些年开始出现产能扩张过快、供给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耗能和污染严重等问题。由于依赖出口程度较高,它们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冲击。” 针对这些行业存在的问题,已出台的振兴规划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比如钢铁行业规划中提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电子信息行业振兴规划通过6个工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鼓励纺织业、钢铁业、装备制造业、汽车业企业联合重组等等。
并非短期政策 着眼长远发展
纵观已出台的行业规划,有分析指出其首要着眼点还是共克当前的难关。降低汽车购置税,“汽车下乡”,“家电下乡”,鼓励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凸显出扩大内需的新方略;支持建立出口基地,增加出口信贷,降低出口退税,则明确了“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思路。此外,以提高出口退税率一个百分点鼓励纺织企业出口,给企业直接支持,从而稳定纺织行业两千万人的就业,可以看出“保就业”、促民生意图明显。 李稻葵认为:“此次产业规划政策的思路是和以往有一定延续性的,不能简单视为为防止经济下滑而突击制定的短期经济政策。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政府加快了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但其目的和意义远不止于眼前的‘救急’。” 对此,他进一步分析说,中国经济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二是高耗能造成高污染,能源浪费严重;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四是产业集群度低,产业链不完整。“从此次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可以看出,政府的长远目标应该还希望通过淘汰落后生产,鼓励科技创新、兼并重组来最终实现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产业提升和优化布局,从而使中国经济真正既大又强。” 随着产业振兴计划的不断公布,相应的行业和相关的个股都得到振兴计划的利好预期,表现优异。汽车销量开始回升,钢铁出现价格回升,扩内需效果初步显现。近期民营汽车企业纷纷宣布意图海外并购,中国铝业收购力拓股份,都可看作是政策导向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