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有流出 信心未流失
    2009-01-15    记者:张光政 王磊 莽九晨 编辑:张蕾 吴成良    来源:人民日报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由于流动性紧张,加快了从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撤离的步伐。新兴市场国家冷静应对,纷纷采取紧急、积极的救市措施。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
  俄罗斯央行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俄私人资金净流出量为1299亿美元。另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俄资金净流出量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此前,巴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巴西美元流出达到488.8亿美元,扣除外贸盈余约479亿美元,巴西全年美元净流出额为9.8亿。这是自2002年以来巴西首次出现美元净流出。印度专家称,早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印度就已出现资金外流现象。2008年,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跌幅超过20%,外资流出“功不可没”。韩国金融委员会发言人俞在勋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说,目前,投资韩国股市的外国资本比重已从2008年最高时的44%降至29%,这使得韩国股市从最高时的2000点以上,一度跌至1000点左右。

资金撤离内外有因

  2008年9月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发达国家流动性紧张,外国投资者加快从新兴市场撤离的步伐,这是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国家本身也存在一些内部因素。
  去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金融市场受到强烈冲击,投资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受到动摇,由于投资者大量抛售俄上市公司股票,俄证券市场指数迅速大幅下挫,至今仍一蹶不振。此外去年8月俄格冲突使俄蒙受了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外来投资者对俄市场产生恐慌。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曾透露,战事期间,有70亿美元资本从俄撤离,仅8月8日冲突爆发当天就有60亿美元撤离。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巴西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9年的约41%降低为2008年的不到15%,外汇储备也从2002年的400亿美元增加到如今的2000多亿美元。巴西政府虽强调目前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但是,历史上巴西经济背负高外债的阴影尚未完全从人们心头消散。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一旦对巴西信心动摇,就会撤走资金。此外,巴西长年以来推行高利率政策,巴西银行的基准利率目前仍然高达13.75%。高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短期资本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加大了巴西经济的流动性风险。
  印度尼赫鲁大学谢钢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从海外资金来源结构看,印度国内资金“中转”海外返程投资资金占有很高比例,约占外来投资的70%。这些返程投资多以投资实业为主,相对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10月下调基准利率前,印度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9%的水平,商业银行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更是在10%以上,比其他绝大部分国家高,从而引来不少海外资金进入印度金融市场“套利”。谢钢教授认为,由于印度对“热钱”的监管和限制,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估计还比较有限。但是,金融动荡和资金外流还是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韩国曾经遭受过金融危机,加之西方媒体对韩国经济预期比较悲观,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致使一部分外资回撤观望,外资对韩国银行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外国银行大量回收向韩国银行提供的短期、长期贷款,而且不再继续借贷。俞在勋告诉记者,外资撤离致使韩国外汇市场动荡,股市下跌,韩元不断贬值,并进一步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出口不振。双重因素影响下,韩国对外贸易逆差增加,外汇储备减少,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也进一步削弱。

各国出台积极措施

  印度政府为吸引资金回流,恢复市场信心,积极出台了多项举措:将境外机构对以卢比定价的公司债券的投资上限由60亿美元上调至150亿美元;允许房地产公司利用海外市场为印度市政建设项目融资,并允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公司向海外借款;鼓励经济特区出台更为宽松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另有统计显示,海外印度人坐拥4500亿美元资金,已有专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吸引海外印度人的资金回流。
  俄罗斯央行从去年11月12日起将再贷款利率从11%提高到12%,其他各种利率也都相应上调一个百分点。这是俄央行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提高利率,其理由是为了减少资本外流和抑制通胀。去年12月份,俄对卢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减少资金外流。有分析认为,等到世界经济形势好转、能源需求增加、俄经济恢复增长以后,俄资金外流情况就有望得到遏制。
  据俞在勋介绍,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形成外资撤离的恶性循环,韩国政府采取了降低利息、降低税收、发行债券、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注资等多种措施。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韩国金融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美元对韩元汇率基本稳定在了1∶1300左右,韩国股市不断回升。

对话专家

  编辑: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上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最近中国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也遭到外国投资者减持。请问,外资的撤离除了因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胡祖六(高盛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市场投资者信心低落,流动性干枯,许多投资基金,包括对冲基金,蒙受了巨大损失,加上客户赎回压力,在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投资意愿都急剧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确经历了资金外流,其部分原因还是这些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趋于暗淡,没有能与美欧脱钩。
  编辑:考虑到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外流是否正常?
  朱孟楠(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资金流入与资金外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国家或市场存在资金流出入实属正常情况。但正常的资金流出与特定条件下的资金外逃不一样。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以及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资金紧张的特殊背景,从整体来看,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外流,仍然在可控或者安全的范围内。原因有四:第一,这些国家的资金外流主要源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有些国家的下跌幅度超过了70%,对实体经济投资的部分相对比较稳定;第二,在资金外流的同时也有资金流入;第三,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紧急、积极的救市措施,尽管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表明了政府对市场的一种态度,这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是有帮助的;第四,资金不会甘心闲置一边,它总是不断地寻找新的投资热点,只要政策效果显现,信心恢复,资金回流就会增加。
  编辑:从新兴市场国家整体上看,今年资金外流现象会不会持续恶化?会不会导致一些国家发生新的金融危机?
  胡祖六:一些金融体系与政治环境欠稳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或经常账户逆差较大、对外资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土耳其、波兰、俄罗斯、泰国、韩国等已面临较大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向波兰和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韩国得到了中日两国的外汇互换协议所提供的流动性支持。尽管如此,资金外流现象仍可能持续恶化,个别国家发生新的金融危机的风险也不能排除。
  朱孟楠:资金外流、外逃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完全是资金外逃造成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宏观经济状况恶化、微观运作机制僵化或遭到破坏、市场信心下降或丧失等情况,资金就会出现外流或外逃,进而影响货币、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价格,使其持续下跌,导致金融危机。如果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失控,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由于金融体系尚未健全,资金外流对新兴市场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它们必须密切关注,并进一步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由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编辑:资金的出走是不是意味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前景不再被看好?
  胡祖六:从长远看,国际资本对投资新兴市场国家依然有信心,其中,对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的信心最大。另一方面,未来对于国际投资的竞争也将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对于外资的政策与态度将影响资金的流入额大小。

  相关稿件
· 山东资金政策"组合拳"扶持就业再就业 2009-01-12
·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 多方合力解难题 2009-01-12
· 任志刚:资金持续流入与投机炒卖港元无关 2009-01-09
· 一季度万亿元资金“解禁”带来充裕流动性 2009-01-09
· 印度版"安然"欺诈案惊曝 虚报资金10亿美元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