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角多钱一块的红砖在四川部分灾区卖到了5角钱左右;300多元一吨的水泥到群众手中,价格已涨至500多元;一些灾区钢材维持在每吨4000元的高价,比非灾区高出近10%。 这些震后即被灾区地方政府严格管控的建材价格,是如何被推高的?日前,记者在北川、安县等地震灾区进行了追踪。
1角6分钱的差价是怎样出现的?
12月3日,记者来到北川县擂鼓镇麻柳村,村民黄国银正在清点他家的红砖。他说,砖是从8公里外的“鑫鑫页岩砖厂”买来的,每块价格5角2分钱,比当地政府每块3角6分钱的最高限价多了1角6分钱。 这1角6分钱的差价是如何涨起来的? 记者当日下午来到鑫鑫砖厂。砖厂的财务人员吴有旭说,他们厂的砖,出厂价都是每块3角6分钱,没有加价。 为了搞清楚1角6分钱的去向,记者联系到在北川县承包农房重建工程的一个项目经理,他也是鑫鑫砖厂的老客户。 他透露说,鑫鑫砖厂的砖一般是4角5分钱一块,要买砖每块还得再加上7分钱的运费。“如果想买3角6分钱的限价砖,得让当地的特供办公室事先给砖厂打个电话才能行,否则,你就是排两天队,也买不到。” 黄国银告诉记者,他们建的是一套1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共用了3万多块红砖,仅此一项就要多出近5000元钱。
供应不足导致“黑市”繁荣
灾区建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背后是建材缺口巨大、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北川、安县的多个砖厂,记者看到,每从砖窑里出一批红砖,就被排队等在窑口10多个小时的大小货车拉走一批,装车后这些红砖都还冒着热气。 据绵阳市重建委建材办成员、物价局副局长潘波介绍,绵阳市灾区农房重建的红砖需求量是150多亿块,而目前整个绵阳市红砖的年产能仅有80多亿块。 水泥和钢材等建材也呈现供应不足的状况。在安县的安昌镇,记者走访多家建材销售商,均没有现货,只能预订。 与此同时,个别地震灾区的“建材黑市”却异常繁荣。在当地受灾群众的指引下,记者在安县花荄镇就找到了一个“红砖黑市”。12月4日13时许,记者在安县花荄镇口的一个加油站旁看到,5辆满载红砖的大货车停靠在路边,以每块5角7分左右的价格公开叫卖,其中3辆货车还是省外车牌。 记者了解到,这3辆外地车竟是持当地政府审批的建材特供单从重庆拉过来的,另外两辆本地车则是在绵阳当地的一家砖厂里高价买来的。当地农户告诉记者,近一段时间以来,这里每天都会有10多辆运砖车“集结”,你要多少他们就能给你搞到多少,就是价格贵。
地方政府监管遭遇取证难
为稳定建材价格,灾区各级政府出台了最高限价、利差管理、特供机制、派驻监察员等系列干预政策。以绵阳市为例,当地政府对红砖、水泥、河沙都进行了最高限价,对建材经销商实行进出货利差不得超过7%的管控,还向当地的建材生产厂家派驻了专职监察员等。这些政策、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建材价格的作用,但距离受灾群众的期望却还有相当的距离,原因是在监管建材价格过程中,地方政府陷入了“多难之境”。 价格违法行为取证困难,制约了当地政府部门管控建材价格力度。在记者追踪建材价格过程中,收集了数张送货单或收据,有的单据上仅标明商品名称和数量,却没有单价和总价。有的单据上的价格令人难以置信,如一张单据上注明8000块红砖,总价金额标注8万多元钱,而另一张同样注明是8000块红砖的单据上,却在金额一栏中标注8分多钱。 潘波告诉记者,截至10月30日,绵阳市共接到400多件价格违法举报,但查实的仅有171件,已处罚了5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