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过着“余则成”式的潜伏生活,不动声色地生活在一群看空沪深股市的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开会,听他们发言,推敲着他们的逻辑。仔细地收集着他们的言论,分析那些让他们看空股市的数据,有时候还给他们一些掌声和鼓励,结果是,我更坚定了对沪深股市的信心。
这些看空沪深股市的“大佬们”有共同的出发点:认为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信贷收缩和外需出口市场的疲弱,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低速增长期,GDP的增速将逐步放缓,上市公司业绩也将随之下降,市场整体估值因此下降。此外,还有一批人更加悲观,继续议论着“二次探底”的话题,并坚信如果刺激经济的政策退出,就会导致经济下滑。我所描述的这些逻辑,当然不是资本市场大佬们的原话,但这确实是我解读他们谨慎态度的动机。 我不知道中国经济是否会经历如此一个低速发展的时期,因为看了那些海量的图片、表格、数据、曲线和分析之后,谁的大脑也无法精确处理这些信息,如果由此得出经济放缓的结论,其中必然有主观感觉的成分。我所关心的是,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实体经济的调整期,那将为沪深股市波澜壮阔的牛市揭幕。 为什么同样的数据,同样的事实,同样的现象,在我看来却是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者说为什么我认为实体经济放缓对于股市来说是特大利好呢?且听我细说缘由。 我是最先在沪深股市提出并始终坚持“通胀无牛市”和“通缩造牛”论的。我始终如一的信念是,实体经济放缓,将使得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如果实体经济真有二次探底,则还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通货紧缩型牛市。对此,长期关注我在上海证券报专栏的读者应该不陌生。 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往往伴随着物价上涨、企业订单增长、开工率上升、信贷投放增加、生产型企业规模扩张、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这几乎是我国经济过去10年的真实写照,我们且看看过去十年中国股市的表现吧,从10年前的2200点左右到今天的2500点,我国股市的表现实在是愧对那些相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将促使股市繁荣的广大股市投资人。 就在几个星期前,我曾在上海证券报撰文论述,股市不是结果而是原因,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简单认为股市就会随着上涨。股市以利益估值作为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利用科技进步的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艺流程,整合上下游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以克服原材料涨价、经济下滑、订单下降等不利因素。如果实体经济处于低估的汇率、宽松的信贷以及大方的财政刺激之下,股市就不会出现高估值的激励,因为此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外延式的扩张,是利用繁荣的市场和宽松的信贷简单地复制旧的生产方式。只有当实体经济下滑、增速减缓、外需下降、订单减少,股市才会给出高估值的激励,因为此时只有改变增长方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的科技进步才能求得经济增长。而这个时候也往往伴随着房地产市场投资热情的冷却,物价坚挺甚至下跌,市场充斥着流动性而企业的贷款意愿却不强。虽然此时企业容易获得贷款,但是获得贷款用于扩张规模往往意味着更多的风险。此时的投资,往往注重于科研开发和技术进步,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转变增长方式所带来的通缩型牛市。 那些掌握着亿万资金的股市大佬们,对中国经济的准确把握和由此得出的看淡股市的结论,恰恰帮助市场去除了股价可能包含的任何不合理的情绪因素,反使股价更合理地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和长远发展前景。为此,我感谢这些空头大佬们,我现在真心希望他们所预见的那种实体经济放缓乃至下滑的局面尽早出现,到那时,空头大佬们早已逃走了,而我将迎接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这些年来,让我感觉底气特别足的,并不是我对金融学的独特理解(金融学界和金融业界的主流们历来视我的观点为海派清口相声的分支),而是我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过自相矛盾的地方。此刻,我最盼望的就是我国经济尽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转变增长方式。10年前,当我听到团中央发出“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的口号时,立刻热血沸腾,报名去新疆当志愿者。我看到我的美国女房东每有“愿上帝保佑美国”的欢呼时,总会突然眼眶湿润。我理解,其实美国和中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尤其是普通百姓对于国家民族都有一种朴素的挚爱和赤诚。转眼,回国快8年了,我现在每次听到电视里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号召时,又会突然像充满了电一样,无论回国以后受过多少委屈和白眼,都不能改变我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