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停车费涨了之后……
    2010-04-08        来源:央视网

停车费涨了之后……(2010.4.7)
2010年04月08日 09:55  我要评论

    前门、王府井,北京13个重点地区实行新的停车收费标准,实施效果如何?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能否缓解热点地区的交通拥堵?《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停车费涨价了,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很多的开车的人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从这个月开始,在北京的13个重点区域,比如说西单、中关村、王府井这样的商业地区,停车一小时要交10块或者是15块钱,这样下来,一天的停车费就要上百块。如此高的停车费用,会不会让开车的人望而却步?困扰大城市的停车难、交通拥堵等等问题,又能不能因此而得到缓解呢?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评论。
    两位评论员是何帆和张鸿,同时请大家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我们QQ群的123456789来发表您的观点和建议,稍候我们会关注到您的留言。现在我们就还是先来看一看,在北京的停车费涨了之后,大家的车都是怎么停的。
    这里是位于北京站西广场的一个停车场,因为离车站较近,以前一过早晨8点就停满了车,但是这两天记者发现,停车场里还有多个空车位无人停靠,停车场工作人员说,由于最近停车费价格上调,很多车主不选择在这里停车,有的车主临时找地方停放。记者看到,在北京站出租车临时停站点也停靠着一些私家车,同时在火车站两边路口也横七竖八地停靠着一些车辆。在北京的燕莎商场以前一向车位难求的停车场,现在停在里面的车辆也屈指可数。
    停车管理人员:十块钱一小时,已经涨钱了,人家都不停了。
    记者发现,在北京站、协和医院、燕莎等地,未进入停车场的车辆很多直接停在了路边,违章停车的情况有所增多。停车费提高,商家也在想办法吸引客流,在北京的蓝岛、乐天银泰等商场,针对性的推出了相应的停车优惠措施,消费满一定额度就可以免费停车几个小时。
    4月1号,北京市前门、王府井、金融街、北京站,等13个重点地区,实行新的停车收费标准,区域内非居住区占道停车场,路外露天停车场、非露天停车场,白天小型车临时停放收费标准,分别上调为每半小时5元,每半个小时4元和每半小时3元,其中占道停车实行累计加价政策,第二小时起加收50%。
    这次调整停车费价格的重点区域约有7万个停车位,其中一半以上是地下车位,路边临时占道的停车的车位有三千个左右,在《新京报》一项针对北京市民的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表示,停车费涨价后并不会减少开车外出,23.6%的人认为需视情况而定,只有30.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减少开车。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这个停车费要涨价其实是为了让大家减少个人私家车的出行,然后可以减少这个交通的拥堵,多去利用这个公共交通资源,但是这个停车费涨了之后,这个开车的人不高兴,收费的人也不情愿,其实这个真正要停车的人他也是各有各的招,两位评论员怎么看待这个停车费涨价之后的效果?

    停车费涨了之后……

    张鸿:现在看来呢让人家少停车,在这个重点区域少停车,这个效果好像是达到了,就是你看很多车位都空了嘛,人家不愿意在那儿停车了。但是你让大家少开车这个效果好像没那么明显,因为我不在你那儿停,我有别的地方可停,我现在从网上也下载了一个重点区域的停车攻略,就告诉你,你停到哪个地方有一个免费的停车场,然后在哪个地方购物能够让你免费停两个小时等等。
    主持人:就是说省钱停车的“地图”。
    张鸿:省钱的办法,然后还有周边有一些居住的居民,他本来他在那儿自己家就有一个空车位,然后现在也开始出租出去,白天不让它闲着呀,你在这,我这儿上班,我晚上停,你白天停,这生意就来了,但是你又不认识这个人怎么办呢?现在据说已经有了车位黄牛党,就说你想停车吗?我找一个小区里边我认识的晚上住在那儿,但是白天他不用这个车位,你停在那儿,就有这个黄牛党。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就是车位本来可以停车的这个车位里边它空着,然后外边可能会造成一些新的扰民的现象,包括局部拥堵的这种状况,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政策制定者一开始没有考虑到的。
    主持人:何帆你认为呢?
    何帆:如果一涨价就能够解决问题,那这个世界上好多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我们可以把香烟的价格一涨,那烟民就自动戒烟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从表面上来看呢,这项政策就把这个停车费的收费上涨呀,看起来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说在实施的第一天,那么在西单路边停车就减少了八成,但这些车去哪儿了?刚才张鸿也说了,很多车就跑到旁边的小胡同里头去乱停乱放了,我们家旁边的马路上就停了三排车,左边停一排,右边停一排,中间还停一排,那这一些乱停乱放的车其实对交通拥挤也是影响很大的。
    主持人:对。
    何帆:但是我们现在就看到,就是不能够对单独实施的一项政策给予太高的期望,毕竟治理交通拥堵是一个系统工程。
    主持人:这一项治理的措施很难看出它的一个结果是怎样的,很难看。
    何帆:对。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各位朋友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在这里有一位朋友她是通过视频跟我们连线的。喂,你好,请问你在哪里?
    网友:你好。
    主持人:请问你在哪里?
    网友:我现在在石景山。
    主持人:石景山,你对于这个停车费涨价你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网友:就是停车费涨价还是挺有意见的,在平常出去玩的时候,停一天或者半天是比较方便的,现在逛街或者购物的时候就要考虑时间问题。
    主持人:那如果说停车费涨价了,涨得还比较高,比如说10块钱15块钱一个小时,你会不会因此而选择去坐地铁或者是公交车?
    网友:会,有这样的事情,有时候逛街的时间太长就选择坐地铁去,要不然去的时候就把车停在小胡同里面或者银行门口、商场后面有车位的地方去。
    主持人:会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一个停车的地方,比如说说到了小胡同。其实没准你停在小胡同更堵车。好,谢谢,谢谢你的参与,谢谢你。
    好,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朋友他们有什么样的观点。这一位朋友他认为,“在这些繁华的地方适当的调高停车费是对公共地方公用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地减缓因私家车多而引起的交通拥堵,能够在这个地方停车说明生活相对比较宽裕,那么对于这个有钱的人是合理的‘纳税’。他打一个引号。“没有钱,你就可以坐公交车或者是打车,这样就有效地减轻一个缓解的压力。”
    “清河”他认为,“这样的收费标准会让我望而却步的,单用提高停车费是不能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的,汽车的销售量每年在增加,对停车的设施需求增加,应该多建一些立体停车厂,合理收费,鼓励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的合乘等等,这样既经济又节能,还低碳环保。”
    那么其实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于这个北京市出台的涨停车费这一个单独的项目来说呢,它的结果还很难以判断,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北京市是出台了一系列的这个措施,可以叫做一套“组合拳”我们详细地来了解一下。
    缓解拥堵,北京连续出台政策,北京有关部门近日公布缓解拥堵的十大具体措施。其中4月10号本轮机动车尾号限行结束后,将继续实施机动车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期限由一年延长为两年,同时还宣布将实施错峰上下班,差别化停车价格,鼓励出租车轿车服务等其他九项交通管理措施。
    亮出组合拳,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北京交通拥堵。交通部门表示,今年将推进12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力争到年底,使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此外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将投入使用。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北京二环路全长为32.7公里,双向共六车道,如果按照一辆小汽车4.5米长计算,二环路全排满,可容纳近4.36万辆车,三环路可容纳6.4万辆车,四环路可容纳约11.61万辆车,三条环路排满也只能容纳22.39万辆车,仅占400万辆的5.6%。
    随着人口增加,北京机动车总量持续迅猛增长势头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预计2011年可能达500万辆,2015年前,突破600万辆,媒体也在献计献策。
    新华社文章,北京等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依靠停车费,燃油税、拥堵费等市场化的引导手段和完善公交硬件建设、服务质量,实现公交出行比例的提升。
    把城市搬到轨道上。人民网文章说,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61公里,届时轨道交通运输量将由目前的日均380万人次增加到1000万人次,市民在四环路内平均步行一千米即可到达地铁站,北京公共交通将达到现代化国际城市水准。
    主持人:目前看来这的确是一套“组合拳”,其实是十项,还是比较全面,感觉上是比较完善的,两位评论员你们对其中的哪些措施是比较感兴趣的?
    张鸿:我觉得它就像你所说它是一个“组合拳”,单独的一项措施肯定也没什么用,但是“组合拳”不管它是左勾拳还是右勾拳,它都是奔着目标去的,就是你要精准的知道路上什么车在跑,然后我来限制它才有效。这个《中国青年报》有篇报道提供过一个数据,就是2004年的时候北京市的政协委员叫李少华,他在提案里边有这样一个数据,就是虽然那个时候的公务车占总机动车的比例只有26.7%,但是在路上跑的车里面5辆就有4辆是公务车,也就是说它占用了道路资源的80%。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交通限行的时候,我们在第一条就看到2009年4月11号起,北京市的各级党政机关继续封存30%的公务车,除了限行以外他们要封存30%,但是今年我们这条我没看到。那30%是多少呢?我也查了很多数字,坦率地说很困难,没有查到,因为在2008年奥运限行的时候,当时说70%的公务车封存起来,然后说是封存了多少呢?21万辆,这个我们一倒推就发现,公务车的总数是30万辆,可是在2006年,就是两年以前的2006年,“中非”论坛的时候我们开车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简直是开车最美好的时期,封存了49万辆公车,然后路上就特别特别顺,但是那个时候公车光封存就封存了49万辆,而2008年你一算才30万辆,这个数字就不太好算出来,我也不太知道到底具体我们的公务车是多少,但是没有它,我不知道没关系,但是觉得我们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必须得知道,精准的知道这个数字,否则的话你怎样进行精准的管理,精确的这种打击呢?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希望制定一套精准化的管理的体系,能够非常精确的衡量。
    张鸿:对。
    何帆:那我看到这十项措施,我觉得十全是十全了,但是十美还没有十美,因为我们看到这里头有各种方面的,比如说从供给的方面它也强调,我们现在这个五环路要去修了,要去重新要改造了,那么还有要在城市里头要多修一些快速的公路,就这都是属于多修路。多修路当然很好,但是它可能会带来问题,就是你路修的多了之后呀车会买得更多,而你修路的这个速度肯定赶不上大家买车的速度。
    主持人:对。
    何帆:那从需求的角度,其实北京市政府也在想办法,包括我们今天在讨论的这个提高停车位的这个收费呀,包括限号限行都是这样的做法,但这种做法有一些不太尽如意的地方,它是通过提高你出行的成本,然后让你主动地放弃出行,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如果等北京的交通,路上再堵一点的话可能效果也会一样的,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这个需求管理的目标还是要让给大家提供更多出行的便利,我们现在看到“药”开得是很多,但是更重要可能是各种“药”如何来搭配,更重要的是如何“对症下药”。
    主持人:不是说提高出行的成本,而是应该说提供出行的便利。
    何帆:对。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都看到了车是越来越多,马路上也是越来越堵,如何缓解这个交通的难题呢?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北京治理交通拥堵,亮出“组合拳”。献计献策,大城市交通如何系统化推进?《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北京市的停车费涨价的问题,现在我到有一些朋友给我们传了一些漫画,我们请两位评论员来解读一下。
    何帆:这就是我们小区。
    主持人:你们小区的写照。
    何帆:我们小区其实这车停得比这还乱,那么这乱停乱放了之后呀,就带来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非常的不安全,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你总是他们一出门的时候你总是担心,有没有可能会出现这个交通的事故会被车撞着。那么另外呢其实我每天出去都是一次冒险,因为这个没有一点技术是出不去的,所以我每天开车出去的时候心里面都暗暗的感谢我当初学车时候的师傅,要不是他要求严格,我可能每天我都开不出去。
    主持人:其实这样其实把这个路更堵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后果。
    何帆:对。
    主持人:大家都出不去也进不来,倒是停车不花钱了。这一幅呢?
    张鸿:这不是我。
    主持人:车奴。
    张鸿:第一,不小,第二不是白领,但是有车族有苦自己知,一个就是说你本来买这个车,是按照365天在路上跑的这个税费交的,但是现在你可能只能开313天,所以挺郁闷的,再加上你可能这313天,你还要算哪个地方停车费是不是太贵了,我把车扛在肩上吧,所以可能压力也确实很大。
    主持人:不过这真是一个让人郁闷的问题,我们也知道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是困扰的全世界一个难题,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其他的国家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解决的办法。
    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各国都在因地制宜。600多万常住居民,每天2730万出行人次,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交通出行不太拥堵,归功于发达的公交系统,地铁运营里程全球第一,市区拥有公交车8500辆,运营线路700条,许多都是24小时运营,伦敦43%的人都选择公交出行,2003年伦敦开始在包括闹市区所索霍和金融城在内的约5公里的区域内,征收交通拥堵税,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到下午6点30分,进入市中心的普通轿车都要交纳五英镑的交通拥堵税,税费的出台让市中心的平均交通流速提高了37%,上下班高峰期时的交通拥堵程度下降40%。
    拥有1200万人口的东京,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但土地面积只有北京城市面积的八分之一,如何做到很少有路口堵成死疙瘩的情形,从这张东京的地铁轻轨图上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近20条线路像蜘蛛网把整个东京覆盖得严严实实,即使在地铁线路的空白地区也会有公交车来补缺,线路多准时还换乘方便,99%的线路换乘都不用走上地面另寻路口,三四分钟即可完成。
    在纽约,富商云集,名车满街,开车族却只占18%,70%以上的上班族乘坐公交车出行。地铁是纽约的交通大动脉既快捷又方便,乘坐公交以及骑自行车理念更为人们所接受和提倡。
    在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州人口为50万,但私家车保有量却超过35万辆,当地结合实际计划开通长达50公里的水上的士客运专线,缓解地面交通拥堵。
    主持人: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个马路自然是不堪重负,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国外的一些方法可以说都是一个“组合拳”,就像张鸿你说的,每一条拆散来了用,这个效果都很难判断,组合在一起才能够有力量,那两位你觉得通过这个短片之后,我们还能够借鉴一些什么样的办法来缓解我们交通拥堵的情况?
    张鸿:其实“组合拳”它分短拳和长拳,就是短拳是最直接有效的,短期内最见效的,你比如说限行,就是有100辆车在路上跑,我看有点堵了,我拿出来五分之一,20辆拿走了,它肯定就不堵,但是呢你长期拿的话,就会有问题了,它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因为接下来坐公交车的这些人一看,路上不堵了,我去买车吧,还有本来限行的这里边部分有钱人说那我买第二辆车吧,它就都会,一定会把这20辆给堵上,所以我们看到第一年实施的时候,是官方的统计是轻度拥堵,就是有一些效果,但第二年再实施的时候,这个统计已经中度拥堵。
    主持人:中间再增加。
    张鸿: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个小车跑的这个路和公交车这个路它是动态的平衡的,就是这个路上的拥堵程度和这个公共交通的舒适程度是成反比的,如果公共交通非常舒适,这个地方自然就不会拥堵,如果这个地方不舒适,那这个地方自然就很多人买这个车把它堵上,所以当它动态平衡的时候,你怎么给它拿掉,它依然你这个发展没起来,它自然会被堵上。那公共交通不光是我所说的地铁、公交车;还有,我们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和国外学习的就是校车,因为很多人家里买车是为了送孩子上学,你知道吗,早上,但是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校车制度的话,那可能就减少了很多家长早晨要开车送孩子,晚上要开车接孩子;还有一个公共交通是什么,出租车,我在94年的时候在上海就非常习惯用那个电话叫出租车。
    主持人:预约。
    张鸿:楼上一打个电话预约,楼下自然它会,因为它是整个协调的,统筹的,然后出租车公司会找一个就近的出租车到你那儿去,你看减少碳排放吧,对吧,然后还近,然后你下来以后就有车坐,非常快,但是呢我觉得很多其他地方都没有推广,包括北京,大家都不习惯。
    主持人:我们都必须在大马路上去拦车。
    张鸿:对,都不习惯用这样一个调度,我觉得可能一是我们的习惯问题,二可能是出租车公司他们在包括政府在这个调度这样一个发展上,整个统筹上可能也是有一些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何帆:我觉得我们的城市交通管理,可能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精细化管理,就是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的知道,路面上的交通的状况,然后时时的进行调控,你比如在有些国家,他这个路中间隔离带它不是固定的,因为早上的时候可能进城的人非常多,那么你进城的方向它的车道就会给你让出来,多一点,晚上的时候出城的人多,那么晚上的时候出城方向的车道就给你扩张一点,那么现在在日本还在推广一种叫会思考的交通灯,它有一个自动感应的系统,它能够判断你现在交通,路面上拥堵状况,然后根据你路面的状况调节红绿灯之间间隔的时间的长短,这样就能够使得我们管理这个交通更加的精密化。那么另外一个是要用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因为我刚看到在《人民日报》报道里头我们北京市政府也提出一个很好的口号,说要把城市建在轨道上,就是更多的用这种公共交通来代替现在私家车的出行。
    主持人:对。
    何帆:这个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要跳出交通去看交通,就是我们既然能够做到把城市建在轨道上,我们能不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我们把规划能够建在小区上,你看北京市这个交通拥挤它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因为北京市的周边有很多,动辄就是几十万人口的居住的小区,然后早上的时候乌乌央央这些人就要进城来,晚上的时候风风火火都要赶回家,所以这时候你就看到这些交通的大军,都是出现在这些拥堵的地方,那我们能不能够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好了,那么在人多的地方,我除了给你提供一个居住的场所,那么你上班的地方,你去休闲的地方,你去购物的地方,你孩子上学的地方,看病的地方,我全部都给你配备好,那么这样的话可能对于我们缓解交通要更加好一点。总之,我非常同意刚才张鸿说的,就是你不能是说你摁下来一个葫芦浮上来一个瓢,因为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要像去管理一个生态系统那样去考虑他们之间这种非常精妙的平衡。
    主持人:确实城市是一个生态的系统,这是需要非常精算的一个核算去管理的。
    好,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其他的朋友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注意,“小虫”他认为呢,“涨价不能把问题给解决了,有钱的还是能接受的,我的意见就是国家要大力的鼓励大家买车,提高GDP,现在百姓都买了车,那么为什么没有在这个之前把道路和辅助设施建设好呢,而要现在让老百姓多掏钱呢?第二就是是不是能够学一学外国的经验,比如说日本东京的车保有量呢它不比北京少,但是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第三就是把收来的钱赶快用在停车项目的建设上,这样以后车越来越多”。要不然他有一个担心,“就会涨到200块,300块了这样。”
    那好,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他有什么样的建议。
    史其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我觉得这是一套系统性的政策执行,不是一个单单地提高停车的价格,它必须跟停车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相配合),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强调,出行者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所以我想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整个这个趋势是必须得要采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措施,包括错时上下班等等。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的话,我们应该强调把公交系统建设要搞好,所以我们在北京市13个重点区域,实行提高停车费的政策,都是在公交方式比较方便的地方,利用这种经济的方式,能够让他们感觉到,还是可以放弃小汽车。
    段里仁(北京市交通委专家 长安大学教授):我们的交通拥堵,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是不均衡的,我们在一些重点地区的交通量特别大,我觉得现在提高这些重点地区的停车费,是一个开头,小汽车拥有者也许不太方便了,我们有办法是不是,比如说调整一下公交线路,继续地增加轨道交通,在一些交通枢纽可以采用停车换乘的办法。
    主持人:其实中国目前已经是进入了一个汽车的时代了,怎么样才能让大家能够高高兴兴地买得起车,同时还能够顺顺利利地开得起车。两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鸿:咱们有一个小同事最近刚刚买了车,然后天天停在家里不开,我就问他,说你怎么不开车呀?他说节能减排呀,那你为什么买车呀?刺激内需呀。多有情怀,但是我觉得这个责任更多的其实要政府来担,因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路上拥堵到底哪些责任是这些开车的人,哪些责任是政府的?因为它的一些制度还有一些规划不到位造成的,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些立交桥,你转上去转半天都是晕的,你不知道怎么转下来,然后有的地方你出了一个环线,紧接着就是一个红绿灯,你别说这个红绿灯像何帆说的要智能,你就是他设置得别那么弱智就行了,因为很多时候就是说我们如果把这些政府该做的这些事情做完了,然后再去考虑什么时候能够减少拥堵的时候让个人承担一些责任,不能所有的单都让个人来买。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
    何帆:小丫,你提的问题呢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我们之所以现在开车不畅通,就是因为我们当初买车的时候买得太高兴了,所以其实我们买车也要更节制,开车也要更节制,但是更重要是我们的政策也要节制,就是我们的政策不能是一想起来扩大内需的时候就鼓励你像张鸿的小同事一样,大家都去买车吧,恨不得把这个车……你像我们在去年的时候车子一下子卖得比美国卖得还多。
    主持人:对。
    何帆:我们也认为是很好的一个经济增长的成绩,但是回过头来呢,我们又发现这个路上的交通拥挤的状况……

  相关稿件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政府晒账本:拒绝“行为艺术” 2010-04-0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年轻人何不“量力择居” 2010-04-02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小产品里的大玄机 2010-03-1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农村 新保障 新动力 2010-03-0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义务教育:如何“人人平等”?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