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年轻人何不“量力择居”
    2010-04-02        来源:央视网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许多城市房价过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中等收入的群体也感受很吃力,特别是80后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他们也瞬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人说高房价下婚姻也变得更加赤裸裸地实现不堪了,80后们对房子的需求也愈发地强烈,然而尽管他们很努力,毕竟刚刚毕业没几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款,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尴尬当中,这些年轻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是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住房梦,还是让自己保留更多梦想的自由?我们今天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刘戈,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来登录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给予关注。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关注一下高房价下的年轻人。
    时下说起房价,话题总是格外引人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0.7%,涨幅比1月份扩大了1.2个百分点,北京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2月,六环外期房均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每平方米10409元,房价持续看涨,房子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感到纠结的话题。有媒体算了一笔帐,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头两个月共为5335元,一个普通的两口之家,年收入约6万元,按照目前的价格,要在六环外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省吃俭用需要15年左右,而在一些中小城市,面对房价上涨,一些年轻人也在考虑由打算买房转为租房,80后小宋在甘肃省白银市上班,准备结婚的他,觉得还是租房子更实际。
    小宋:租房子每月也就是300-400元,一年也就是3000-4000元,比较划算一点。
    尽管租房是有些年轻人当下的选择,但先买房再结婚的传统观念,依然在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有调查公司对京沪穗等大城市近千名未婚人士调查显示,有55.6%的人认为,一定要买了房之后再结婚,只有23.3%的人认为可以先租房,结婚后再慢慢买房。是租房还是买房?买房是否人人必须?如何综合考虑,结合实际,无疑是房地产升温的当下,众多年轻人的一道课题。
    主持人:看到刚才这个短片当中记录的这些房价,也许我们只能用一个高字来形容和界定它,其实我想面对这样的高房价,很多刚刚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要完全靠自己的工作收入来支撑这种高房价,几乎真的是不太能的一件事,但与此同时呢,我也注意到我的周边,有非常多的年轻朋友,他们毅然决然地还是要去买房子,所以有人说,似乎有很多人在千前赴后继的要去当房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
    刘戈:高房价现在主要的形成压迫感就是对这些80后的,尤其是一些从中小城市或者农村来到大城市的这些年轻人。
    主持人:在打拼过程当中的这些人。

    年轻人何不“量力择居”

    刘戈:对对对,而且家境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对他们的压力是最大的,那么我现在就有一个亲身的感受,亲身的经历,我自己家的一个亲戚,两三年前,他从大连毕业学IT的,那么后来来到北京,而且他来北京也是我鼓励和支持的,现在我再重新再考虑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就有一点犹豫,就是说当时我那个鼓励和他当时做的那个决定是不是正确,因为你看按照往前看,就是从98年到2004年05年这个期间,当时这个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收入每年的话,大概在8%9%的城市居民,以这个速度在增加,但是房价每年只增长3%左右,那么是这样的增长幅度,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进入城市里头的一个白领,你是一个高消费的这样一个人群,那么你在工作几年以后,家里头凑一点钱,大概十万元左右的首付凑够了,然后你就可以买房子,这样的话,每月你大概拿出来,比如是两口子结婚了以后,拿出来三分之一的收入,那么就进行月供,那么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了一个自己的住房,但是呢,这是他们的师哥师姐曾经经历过的故事,但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没法复制这个故事了。
    主持人:圆梦的成本高了很多。
    刘戈:对,从05年开始的话迅速增加,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他们原来的那个梦想根本是实现不了的,因为这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去买一套房子,最后总是在增值,那么现在在这种预期下,大家都纷纷地去提前支取了自己的购买力,那么所谓的说丈母娘催生了这样的一个房价,也有他的道理,就是因为家庭里头所有的人,都在支持这个孩子要买房子,要不你不买房子的话,你就结不了婚,然后社会整个也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所以现在大家都,如果你还有一点积蓄的话,家庭还有一点实力的话,都纷纷地进入了这样一种房奴的状态,那么有一些的话,根本连做房奴的资格也没有,但是其实今天我们这个节目呢,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是不是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主持人:我觉得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纠结的心境,一方面你特别想拥有房子,另外一方面你看着这个不断高升的房价,你老觉得自己是落后于这个房价的速度的,那么他们这种心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在你看来?
    向松祚:就是我们国家在过去的差不多十年吧,特别是过去的六七年的时间,我们这个房子上涨的速度,房价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个居民人均收入上升的幅度,你比如过去的7年时间,据非常准确的统计,很多地方的房子每年上涨的幅度都超过30%,有的地方包括像上海北京,甚至有的年份上涨速度超过80%,但是我们居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速度很少超过10%的,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的增长幅度甚至只有7%6%,这个增速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你想在这个情况下,这个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还没有房子的,他会产生一个非常恐惧的一个心理,为什么恐惧的心理呢?就是北京的人说的很清楚,说十年以前,他两个月的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可以买一平米的房子,到2009年是什么状况,到2009年要9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他才能买的起一平米的房子,那么住房对于中国的心里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归属感,那么他想未来我永远买不起房子,我现在不如早出手,所以这个就是没有办法,那么首付怎么办,月供怎么办,那只能千方百计的想办法。
    主持人:讨论年轻人的居住问题,今天网络上的热度也是相当之高,来,我们选择几个网友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叫“倒霉贝贝”,希望你在生活当中不是倒霉的人,他说:“中国的现状决定买房是必须的,人人都不想成为房奴,但又必须成为房奴,有房才算有了真正的家。”这和我们的传统观念非常地吻合。
    下面一位网友的观点,这已经不是年轻人如何正确看待住房问题了,现在的住房问题已经变态了,我们根本就不能正确的看待它,或者准确地说,我们看不懂它了有的时候。
    接下来呢,我们也请位网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他对年轻人买房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来,我们马上把他的信号接进演播现场。
    这位网友您好,您现在居住在哪个城市呢?
    网友:我现在在河南省郑州市。
    主持人:那你现在买房了吗?
    网友:09年12月买了一套商品房。
    主持人:面对高房价,你作为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你是来怎么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的?
    网友:记得06年刚开始毕业的时候,在北京西三环万泉庄附近,租了一套三室一厅,我们十三个人平均四个人睡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大概也就十几平米,就这样我们坚持了小半年的时间,后来在北四环租了一套一室一厅,我们四个人住,过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又搬到北沙滩附近,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四个人住,房价居高不下,我们实在承受不了买房的压力,实在没有办法,就回到了二线城市郑州来生活。
    主持人:虽然可以有压力,但是我想他也许是很多年轻人还依然羡慕的对象,在年轻人买房的问题上,我们看到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那么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究竟该如何来面对这些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难题,国外的年轻人遇到同类的情景,他们会做如何的思考和抉择,我们一块来看看下面这个短片。
    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房价下跌,奥巴马政府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出台了鼓励公众买房的减税政策,按说现在是买房投资的大好时机,不过大多数年轻人,仍然不会轻易选择买房,23岁的梅根去年大学毕业,来华盛顿不到一年,已经换过一次工作,搬过两次家,最近她刚从郊区搬到市中心的公寓楼,由于月租增加,她需要和其他两个人合租,不过梅根却乐在其中,因为这里上班很近,附近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梅根?墨非:目前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还年轻,我还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定居,除非是我决定了,在一个地方待上个10年15年20年,我不一定在华盛顿落脚,可能回到马萨诸塞州我长大的地方,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地方,当我确定了,才会考虑买房。
    频繁移居,是美国年轻人不轻易买房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一生要搬家11.7次,其中20到30岁的青年人流动性最大,美国人平均21岁工作,26岁结婚,52%的首次购房者年龄在31岁。在日本,东京等大都会的核心地区,房间居高不下,是让很多年轻工薪阶层选择租房的主要原因,日本富士产业新闻报道,在东京市中心要买一套普通公寓需要7000万日元,约合70万美元,但相近地段租一套普通公寓,每月是10万日元,约合1000美元。另外日本年轻人购房不会向父母要钱,因为用父母的资金购房手续比较繁杂,同时还要交赠与税,因此大家尽量避免用父母的钱买房子,众多年轻人需要艰苦奋斗10年左右,才攒下购房需要的头金,相当于国内买房的首付。在德国租房从来不被看成是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的代名词,虽然德国房价一直比较低,每平方米均价在1000至1500欧元,但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德国77%的年轻人家庭仍然是租房族, 因为不少地方用租金每平方米仅为5欧元,总体支出要比买房节省70%左右,德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在42岁。
    主持人:在住房这个问题上,其实显而易见,国外的年轻人跟国内的年轻人,他们在想法上,他们在抉择上似乎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两者不同折射出了什么样的一些内涵?
    向松祚:我想就是说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国内这个经验我们确实可以值得很好的去研究,刚才我讲了房奴是迫不得已去做这个房奴,但是如果我们年轻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这个高房价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也正好是因为这种刚性的需求助长了,它把它推起来的,国家看到国外的情况,国外有一个说法,叫做十年之痒二十年还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他大学毕业,比如说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或者二十四五岁研究生毕业,所谓十年之痒,就是他起码要工作十年之后他才考虑买房,在这个十年期间,他全部是租房,通过租房来住,结婚也是租房,有了小孩也是租房,先租一间房,后来你可以租几间房,然后买房以后,二十年还贷,三十多岁买到一个很好的房子,然后20年还贷,正好到退休之前几年房贷还清了,这样你到晚年退休以后,你就可以安享晚年,所以我想这个心态就是他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德国,甚至包括俄罗斯,他引起一个非常稳健的心态。你比方说美国其实有个统计,60%的人基本都是选择长期租房,都不是短期,德国这个比例也是差不多还高一点,有70%,日本就更高,日本在年轻人租房的比例高达90%,基本全部选择租房,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就是说你先租房不要有这么大的压力,然后你可以把钱拿来你还可以继续充电,还可以继续做别的事情,包括享受生活,出去旅游,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上的差别。第二个心理的差别,我觉得刚才前面讲的,就是说丈母娘推高这个房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啃老族,买房都是父母拿钱,在国外这种情况很少,这个观念是需要改变的。
    主持人:是不是仅仅是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我们今天在现实选择上的不同,刘戈你怎么看?
    刘戈:其实这种选择我觉得可以多样性的,那么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算一笔帐,比如说就在北京,我们现在租一个两千块钱左右一居室的一个房子,那么你一个月,如果要是两个人都有工作,可能收入加起来六七千块钱,你只需要支付两千块钱50米的房子是可以租得到的一居室的,但是要是同样的房子基本上价格应该我算了一下,就应该在120多万到130多万之间,那么你要如果你真的有办法,把首付三四十万元的首付,那么要贷八十万元,那么这样月供就要六千块钱,一个月,也就是说你们自己剩下干别的事的钱只剩下两三千块钱了,所以你可以做一个房奴,因为这个房子以后按我们现在的判断它是会增值的,但是你损害掉是什么呢?你失去是什么呢?是机会和自由,因为你在年轻的时候,在工作的前五年,尤其是这一段时间里面,很多人的话是在重新为自己定位,你不一定知道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最适合你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甚至你可能还想去有出国进修一下这样的一种需求或者念个MBA什么的,就是这种多样性的选择都放在你面前,好,如果在这个时候即使是你家里头出钱来帮你,你啃了老了,买了这套房子,好,你所有其他这些梦想,为了这住房这一个梦想其他梦想全部放弃了,那么对与你今后生活的是造成了一个,就是你不再有选择了,你在20出头的时候,20几岁的时候,把你今后这一生定下来了。
    主持人:我觉得对很多人年轻人来说正像刘戈刚才所说的,这样的一道选择题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而且其实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这些住房的尴尬,不仅仅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样这个题目也摆在了政府,摆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前面,那么各界到底如何来给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呢?我们年轻人的安居之路究竟何去何从?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多地公租房建设快马加鞭,买房还是租房,尚需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我们今天的《今日观察》,今天的节目当中和各位关注的是年轻人的住房话题。来,我们看一看网友刚刚上传的这两幅漫画,第一幅漫画表述的是什么,来我们听一听评论员的解释。
    向松祚:这个表示是一个什么心态呢,其实这个房奴他对房价是无可奈何,这个房价他控制不了,那么房价他控制不了它一直在上涨,但是他希望能够尽快地能够拥有这个住房,能够避免未来他永远得不到那个房,这个心理刻画得还是非常形象的。
    主持人:这是楼市版本的西游记。来,我们看看第二幅漫画,这是有人说父母为了子女买房推涨了房价。
    刘戈:三代人,现在大家画了这样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最底座是爷爷奶奶辈的,父母辈的,然后孩子一起才能托起来的这样一个房价,但是这样的话,确实是太吃力了。
    主持人:画面上的人其实看得出来他们腿脚发软,其实我觉得他们内心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恐慌,和对未来不一个可确定的一个担心,那多家媒体在这段时间也集中发表了他们对于年轻人住房问题的关注,我们来看看媒体的观点。
    房地产在日前的两会上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当前公租房的资源还是太少,建议为低保人员提供廉租房,为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夹心层”提供公租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改过去投入资金的表述方法,首次公布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套数300万,公租房建设多个地方正在快马加鞭。
    2月底重庆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破土动工,申请公租房的对象不受户籍限制,意在解决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人员的住房问题。今年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明年将向社会投放6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收购公共租赁房一万套以上,用于建设收购公租房的公积金贷款不少于45亿元,同时今年朝阳、海淀、丰台等区,都将启动城乡接合部改造,这些村建公租房的配租,有望放开户籍限制。
    人民网援引专家观点说,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中就有着一个家的梦。但是现在择业自由度的扩大,年轻人的流动性很大,很难保证说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与其为了买房背上沉重的经济重压和思想负担,一辈子生活在紧张劳累之中,不如把钱先用到个人的发展上,比如学习深造、个人创业等。
    主持人:二三十岁的年龄可以看成是人生当中非常华美的一个青春年华,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实现自己很多的梦想,可以振翅高飞,但是现实在当中,我们却看到房子问题成了我们实现梦想的一个瓶颈,所以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我们年轻人的安居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向松祚:我觉得这个里面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稳定我们的房价,其实我们的中央最高领导人,包括总理,都已经多次讲过,现在的房价上涨过快,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确实应该采取一个措施来解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牵扯到土地的政策,牵扯到房地产的政策,牵扯到收入分配的政策,那么未来这些政策能不能协调好,调整好,能够确保我们真正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要超越房价的增长速度,至少是二者要相等,你比如说2009年,2009年如果我们把居民住房这个价格上涨加入到CPI里面去,其实我们的通胀,这种CPI早已经超过了10%,而我们现实的CPI才只有百分之一点几,似乎好像老百姓的真实收入比较下降,其实我们的真实收入是下降的,由于住房的开支占老百姓的开支太大,而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实他必须要削减其他的消费,这个对我们刺激内需拉动内需也是极其有害的。当然第二个我想就是说国家,我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策确实要加大对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当然这次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讲了,今年要增加300万套,已经有明确的数据,每个地方政府也都有明确的指标,我觉得这个指标现在看起来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怎么能够进一步扩大廉租房的需求。第三个我觉得有些开发区,比如有些有条件的企业,他必须要为这些年轻人,也应该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一些非常便宜的很廉价的租房,帮助年轻人渡过这五年或者十年的时光,而且这样也能够确保他留住这个人才,你比如北京有名的一个企业用友,他就为他的年轻人提供租房,比如说有二三十平米的,有四五十平米的,都是便宜的,几个人可以住在一起,那么年轻人还可以在一起交流,过了四五年以后他的收入够了以后,他才可以买房,住到别的地方去,我觉得怎么解决房奴这个问题必须是全社会要共同来想办法。
    主持人:你说得非常对,不仅仅是年轻人自己他在观念上要有一个调整,其实社会也好,政府也好,应该要想出更多的办法,刘戈你觉得还有哪些办法是需要社会来帮忙想的?
    刘戈:我觉得前些年的话,可能我们有一些误区,就是把房地产发展和解决居民居住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考虑,但是现在的话,这种看法得到了纠正,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地方,比如说重庆,已经有了一个两千万平方米的廉租房这样一种建设的规划,北京今后50%的土地,也将用来进行建设这样的一个保障性住房,那么这样一个变化我相信很快的话,在城市里面的话,就会有很多适于年轻人租住这样一些房子,但是我还想提醒一点就是说有很多的地方,就是那些真正方便的交通城市中心那些地,要让给这些可能它的利润并不太高的,这样一些房屋的建设,而且大家可能还希望,就是我们在租房的时候有一种保障,比如说安全上的保障,卫生上的保障,租房手续上的一些保障。
    主持人:其实这些如果完善了的话,其实这些租房的年轻人在他们内心也有更多安全感了,现在又有不少的网友发来他们最新的观点,我们看一看,“阿甘”网友说,任志强说“买不起房就不要在大城市里”这个话说得虽然残酷,但是却很现实,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必要把一辈子都压在一个不是物有所值的房子上之上,活的轻松和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刘戈: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刚才我们网友他就是从北京又回到了河南。
    主持人:对,所以他追求的这种活得轻松和愉快,有的时候比仅仅追求一个房子来得更有价值。
    向松祚:当然我想开发商讲这句话,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其实有责任去反思这个房地产的政策,你作为国家的公民你不能讲这种话。
    主持人:所以这句话其实也是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我们再来多听一听其他人的观点,也许能帮你作出更好更准确的判断,来马上听一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廉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刚大学毕业的话,无论从现实考虑,还是从整个的成本收益来分析,肯定是租房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在他们的状况就叫做租房很无奈,买房买不起,据我们的调查来看,很多年轻人买房并非为了自己,很大程度上自己苦一点,是为了能把父母接过来,还有是为了结婚,为了下一代,中国人讲究三十而立,过了三十岁以后,很多现实的问题就会扑面而来,所以基本在三十岁左右,会有一个 抉择,一种是自己有积蓄去买房了,另外一种就是回到老家。
    周武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息助理教授):新加坡政府推行的都是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政府造房子提供给公民和永久居民,所以到现在为止,大概有80%的新加坡公民,都居住在政府组屋,所谓的HDB,对年轻人来讲,他们买房有很大的优惠,如果要结婚的话,他直接可以向政府要求提供房子。第二个优惠,如果月收入在8000新币以下,政府可以给你提供两万新币左右的资助,在房屋款比重里面还是比较大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说,你可以用你的公积金支付按揭利息和首付,所以有些优惠的话,年轻人形成一个观念就是说,租房是赔钱,买房是投资。
    王柯(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日本政府从整体上来说,它的住房政策是支持大家都有自己的房,年轻人因为收入有一定的局限,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保证年轻人的住房,比如说所有的大的公司,首先都有自己的舍宅,也就是宿舍,如果没有住宅的话,在工资里头一定有一部分关于住房的补贴,这个补贴的部分还相当大,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住房租金的50%,比如说银行大概每个月的补助大约在10万日元左右,补助少一些可能5万日元左右,所以很多年轻人现在并不倾向于买房。
    主持人:尽管说购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依然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这条购房的路上坚持不懈的走着,所以我们想请两位评论员给希望圆住房梦,不断想要买房的年轻人再提一些建议。
    刘戈:我记得前几年有一本书叫做《穷爸爸富爸爸》,我觉得这本书里头说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可取的,就是他认为你如果这个房子用来自住,这个房子是负债不是资产,所以的话,你应该把你的自住和投资这件事情分开,那么可能你如果觉得房子一定要涨的话,那么可能你要在你的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你也可以投资一个,或者在其他地方一个小房子,让你钱的增值,但是你自己可以选择一个现在相对条件比较差的,租的房子来住,这样的话,才能让你资产流动起来,而且最后才能让你真正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财务自由的状况,如果你不能够这样的去规划自己财务行为的话,冒然的话,就买了一个你承受不了的房子,那么可能你背上的就是像一个蜗牛背一个壳一样。
    向松祚:确实我应该跟20多岁年轻人确实有一句忠告,就是他们确实想想他们父母,要面对现实……

  相关稿件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小产品里的大玄机 2010-03-1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农村 新保障 新动力 2010-03-09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义务教育:如何“人人平等”? 2010-03-03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最牛违章建筑”该何去何从? 2010-02-25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开启网络新引擎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