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城市群上演“连城诀”
新增六城市包括合肥、马鞍山,专家称新成员应为长三角全局考虑
    2010-04-01        来源:国际金融报

    长三角扩容争议在2008年9月随着“两省一市”方案的确定已经暂时画上了句号,但这并没有妨碍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壮大。日前,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的16个增加至22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的6个城市中,除本就在长三角的4城市外,泛长三角地区的合肥和马鞍山两座安徽城市也正式成为新会员。

  向腹地纵深扩容

  在全球版图中,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并不是所有长三角及周边城市都能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历史记载,1996年成立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由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发展而来的,是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机制。2003年吸收台州后,就“固定”为“15+1”的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的“核心区”。但近7年来,要求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呼声不断,有的城市不仅正式提出了申请,且年年列席城市“峰会”。但此前协调会的“扩容”一直较为谨慎。
  不过,这一切都在日前的长三角城市峰会上“破冰”。据悉,协调会此次不仅吸收了盐城、淮安、金华和衢州4个来自苏浙的城市,泛长三角区域的合肥及马鞍山两个安徽城市也被纳为新会员。但这或许只是开始,协调会相关负责人胡雅龙坦言,“长三角城市‘峰会’下一步还将分步扩容,稳步吸收新会员,这是区域一体化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进而言之,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仅靠一两个城市的强大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区域内城市的共同推进和均衡发展。”
  长三角研究专家郁鸿胜认为,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展开已呈现“多层次”特征,城市群是一个核心区的概念;苏浙沪二省一市是合作区域的概念;向长三角地理概念之外的拓展,则是泛长三角的发展概念。“此次城市群的扩容,是‘泛化’的多层次区域合作成果的一个体现。”
  郁鸿胜并不赞成“长三角城市‘峰会’是一个‘城市俱乐部’,‘入会’就可得到什么优惠”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这应该是区域合作的示范区,是开放的,没有边界。“谁进来了,就应多为区域的全局考虑,在城市利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做‘和题’。”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峰会”已经正式把协调会的年度会议更名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明确由各成员城市市长出席。这表明长三角城市合作正在不断强化政府间的协调力,进一步消除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为区域一体化向制度合作这个核心深化“添加动力”。

  安徽“同频共振”

  事实上,在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就个体城市而言,更加明确了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定位,尤其对于新入会的安徽省城市合肥和马鞍山来说。
  “安徽两个城市成为长三角城市‘峰会’新成员,是安徽与长三角‘同频共振’的新平台。”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在此次协调会上如是表示。
  媒体同时分析,此次正式入会的合肥市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已逐渐清晰:期待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寻找产业对接及产权流动的机会,加快形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合肥市副市长魏晓明说:“合肥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后,是长三角22个城市中离上海最远的一个。长三角是经济的先发地区,而中西部就是长三角的广大腹地。从扩大内需角度讲,腹地也就是战略中心,而合肥将成为长三角通往腹地的新桥头堡。”
  马鞍山市市长周春雨说:“马鞍山与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容、经济相连、人员相亲。在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马鞍山在广泛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同时,也会与省内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紧密联系,成为皖江城市与长三角联系的纽带。”

  3小时交通圈

  与此同时,在郁鸿胜看来,今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制度合作,统筹协调区域内各城市的定位与分工、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衔接、环境保护、人口综合管理等重大问题,而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人”。有人士称,只要哪一天“长三角人”在区域内可以真正地流动起来,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资源和制度能够真正互通和均质化,那么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实力和地位,也就寓于其中了。
  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城市“峰会”扩容所及的城市,其能级在提升,在城市群体中可共享信息,共研政策,把握共同发展的态势,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会员城市都应跳出“单纯自身层面”的考虑,在一体化层面寻找融合的空间。
  上海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长三角在省市的层面已形成了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十大重点合作专题,由此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保一体化、创新体系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脚步越迈越快,长三角将打造“3小时交通圈”,实现同城效应。医保合作也在全力推进,到去年底,长三角16个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结算方案,已有12个城市分别以联网实时结算或委托代理结算方式,启动了医保的互通。
  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则表示,通过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及产业协作,一方面能让当地得到很好的发展,使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腾出空间,通过协作来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好效果,特别在产业方面,能产生更好的新增长点,竞争力也能得以增强;这样,也同样有利于把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往上面“带”,一起来增强我们整个区域的竞争优势。

  相关稿件
· 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正式启动 2010-03-29
· 马鞍山:接轨长三角“第一站” 2010-03-17
· 长三角究竟需要多少机场 2010-03-11
· 皖南将进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 2010-02-22
· 安徽婉拒长三角落后产能 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