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春节新鲜游 跟着文化走
    2010-02-22        来源:央视网

    ■所有的旅游都可能是文化,所有的文化有可能是旅游当中的支干部分。

    ■中国历史的变迁,包括世界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大量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差异性越大,对你的吸引力就越大,趣味性越大。

    ■他刚才说到想流泪,我很感动,我们见到一般的美是感触、感慨或是感悟。这只是表层的,真正的美,大美,是撕心裂肺的。

    主持人:又到了我们下午茶的时间,财经下午茶,天天有好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讲讲春节旅游,我们请来两位旅游达人,一位是魏小安主任,常年研究旅游课题,另外一位黄怒波,企业家,诗人,现在还是旅游达人。
    黄先生:是。
    主持人:经常穿梭于山水之间。原来我们都玩自然风光,觉得天然的风景漂亮得让我们印象深刻,现在大家玩的越来越精了。觉得每一块石头都应该有故事,每一方水土都应该有文章。尤其我们小时候学了那么多诗词,走在我们华夏民族的土地上,都讲究一点文化、历史,小安主任给我们讲一讲文化旅游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流行了?
    魏先生:文化旅游的流行是一个自然过程,更多、更好的应该是我们这种体验,我们体验好在哪呢?按鲁迅当年讲长期积累偶然得知,在旅游里面,就叫做意想之中,意料之外,这样的感觉是最好的。
    魏先生:偶然性的才好玩。可偶然性要求什么呢?比如说你日常闲书读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学问一大堆,你找不着一个发泄的或者疏散的渠道,旅游的时候,你会碰上。
    主持人:旅游的时候碰上过什么?
    黄先生:实际只要是旅游就是一种文化,那对我来说,就是说现在去跟我们离的越远的地方,文化差异越大的地方,我兴趣就越大。比如说我前一段去阿拉斯加,去之前我就想象,爱斯基摩人这个样,那个样,但是到那以后,我看到阿拉斯加的城市,都是比较现代的城市,它的爱斯基摩文化在哪呢?它早就已经融入到另外一个场景里面,跟旅游融入到一块。
    主持人:你在那是跟爱斯基摩人一块吃饭吗?
    黄先生:实际上,爱斯基摩人已经演变了。
    主持人:不再穿那种皮袄?
    黄先生:不穿。现在在机场可以看到一个硕大无比的北极熊,但是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标本,现在这些都见不着。
    黄先生:我收藏了一个鲸鱼骨(音)做的棋盘,有2000多年。这些记忆在爱斯基摩人当中已经很少了。但是,它的文化还在。比如阿拉斯加有个小镇塔开纳,我建议小孩一定要去看一看。第一,它的房子的模式发展过来,还能找到爱斯基摩人当年的痕迹。第二它的人还是很纯朴,那么他对狗的概念,跟我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那个鲸鱼皮的鼓没给我们带过来看看?
    黄先生:很大,没带来。
    主持人:桌子上带了一堆。
    魏先生:毕竟到爱斯基摩去的人很少。
    黄先生:现在很少了。
    魏先生:所以它还有可能保持一点纯朴。
    黄先生:是这样的。但是我想,以后这个地方可能会是个旅游热点。
    魏先生:对。
    黄先生:因为它那比较保护自然风光,再加上纯朴的文化,跟美国本土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你在那有过什么体验?你觉得爱斯基摩人的纯朴能够感染你吗?
    黄先生:像阿拉斯加这样的一个地方,它的文化特别强。你可体验到跟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北极风光,你可以体验到爱斯基摩人遗留下的建筑风格。你如果到了,阿拉斯加的首府,到处都有库克船长的痕迹......
    主持人:他们住在冰凿的小房子里是吧?你住了吗?
    黄先生:现在当然不住了。在那,半年的时间全是黑夜。9月份,那的人完全是在黑夜当中生活,他们在黑夜中滑雪。
    主持人:你是在黑夜的时候去的?
    黄先生:我去的时候是白天。
    主持人:在阿拉斯加呆了多久?
    黄先生:差不多半个月。
    主持人:半个月时间就能感受到它的这种吃穿住行的文化吗?
    黄先生:是的。
    主持人:提前做了功课吧?
    黄先生:我还不光是旅游。我是去登山的。那个地方是三文鱼的故乡吧。
    魏先生:嗯。
    黄先生:三文鱼的故乡在那。你在山上也好,在宾馆也好,所有的吃的、用的,都跟三文鱼有关系。
    主持人:三文鱼皮做的吗?
    黄先生:对。当年爱斯基摩人就是靠三文鱼为生,北极熊也靠这个为生。现在他的后代还是靠这个为生。
    主持人:今年可惜了。没给我们带点阿拉斯加的产品回来。小安主任没去过那边啊。
    魏先生:怒波说的是差异性非常大的。我想说一个好玩的事,叫做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贵州的安顺,那有一支自称老汉族的部落。老汉族是当年朱元璋派了30万大军驻守边防,过去以后,他们就在那驻扎下来了,到现在仍然保持着600年以前的全部风俗。
    主持人:比如说呢?
    魏先生:比如说妇女穿的衣服还都是明朝初年的衣服。他们有一个比较奇特的习俗——带一个白头发。带白头发的意思是给丈夫吊孝,意思是日常就把吊孝这件事完成了,她的丈夫在打仗时就会很勇敢,而且不会死。
    主持人:哦。这是一种习俗吗?
    魏先生:对,我奇怪的是这样一支部落,600年来风俗一点不变。
    主持人:您怎么找到这支部落的?
    魏先生:不偏远。
    主持人:嗯。
    魏先生:离高速公路下去一公里就是了。
    魏先生:寨子完全是军营的那种感觉。所以那有一片叫做天龙八寨。
    主持人:他们不住房子?
    魏先生:石板寨。
    主持人:石板寨。哦。
    黄先生:大概有多少人口?
    魏先生:现在说得有两万多人。
    主持人:高速公路一公里,它离现代文明很近,怎么就没受到传染呢?
    魏先生:我分析了下原因——文化优越感。当初是天子脚下的御林军到来保卫的。他们在当地是文化最高的。
    主持人:我们普通的旅游者是很难发现这样一些好玩、新奇,或者很不一样的地方的。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地方的呢?
    魏先生:用不着我发现,我1987年路过安顺,我看到路边上,都是挑着担子的男男女女,我问,这是什么民族?我没见过。他们说这是老汉族。
    主持人:外表服饰都很奇特?
    魏先生:服饰都是明朝初年的服饰。男女都是这样。
    主持人:头发呢?
    魏先生:头发也是这样。它最特殊的就是盖着那种白头发。
    主持人:白裹,嗯。
    魏先生:剩下都一样。实际上老汉族那些人进城,都是大摇大摆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有那种文化的自豪感。
    黄先生:优越感。
    魏先生:他那种文化自豪感,文化优越感,600年传承。
    主持人:他们说话你听得懂吗?
    魏先生:能听懂。听着就是江苏口音。
    主持人:他们看电视吧?电视上天天给他们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没被影响吗?
    魏先生:看。
    主持人:对啊。
    魏先生:他们也不以为然。这就是一个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理由。
    主持人:您觉得是靠什么传承下来的?
    魏先生:优越感,这是第一。第二就是这种军营文化的传统。历史上他们都是半军半民的。军营文化传统的组织性很强。
    主持人:不管怎么打仗,我们都抱在一块,抱团,然后就这么活着。
    魏先生:我觉得它有意思地方就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想看600年前中国京都的文化,你可以到那里去看。你可以想象吗?
    主持人:想象不到。我觉得听着挺惊讶的。
    黄先生:我在吉尔吉斯斯坦见过。
    主持人:吉尔吉斯斯坦?
    黄先生:我见过一个民族,他们穿的全是清朝的服装。
    魏先生:清朝的?
    黄先生:说的话都是陕西话。
    魏先生:对。
    黄先生:文字表达不是一回事。不一样。
    主持人:梳辫子吗?
    黄先生:也不梳辫子了,但是基本的服饰还是清朝的。
    魏先生:我知道,叫东干人。
    黄先生:东干族。
    魏先生:对,东干人。他们是当年左宗棠正戚,到现在,他们的语言还是和以前一样。比如,见着官吏叫衙役,见着官员叫老爷。
    主持人:说陕西话,口音很明显?
    黄先生:陕西口音。
    主持人:我觉得成吉思汗当时打欧洲的时候也是,元朝都灭了,那帮人还驻守在欧洲的各个县城,还说的汉语、蒙古语。
    黄先生:他们的文化能留下来,一是因为封闭。第二还是落后,交通不便。这两个因素,可能让它一直保留下来。
    主持人:你们两个会因为这种文化慕名而去吗?
    黄先生:我是会这样。
    魏先生:我也会
    黄先生:你刚才讲,我就在想我要去看一看。
    魏先生:中国历史的变迁,包括世界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大量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差异性越大,对你的吸引力就越大,趣味性越大。比如说,云南有一个蒙古乡,蒙古乡是当年成吉思汗儿子南征时带了很多能工巧匠,到这后把这些能工巧匠都放在这了。
    主持人:从地图上看的话,这是什么地方?
    魏先生:地图上看是云南玉溪。
    魏先生:蒙古乡自己塑了一个成吉思汗的雕像,这就很有意思。
    黄先生:所有的旅游都可能是文化,所有的文化有可能是旅游当中的支干部分。我最近从阿根廷回来,去登南美洲最高峰。我登山一般不在山下多住,直接上山。但去那后,我就多住了几天,主要是想体验南美文化。南美文化有几个特点,一个我喜欢它的神秘性。第二,它的色彩让我觉得很奇怪。它的绘画色彩,用中国人的眼光是想象不到的。到那以后我明白了,它所有的山都是红色的,叫红土地。
    黄先生:山峰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所有的山像火一样在燃烧。所以我们这些人,都去那等这十分钟。
    主持人:就十分钟?
    黄先生:那个时候的光线让所有的山像着火了一样。后来我明白了,南美为什么那么神秘,对色彩为什么那么敏感。
    主持人:为什么呢?
    黄先生:虽然回来以后很多天,我的脑子还一直在那个场景当中。阿根廷整个山上山下全部是骡子,骡子跟山特别匹配。我就想,如果两个民族能够有机会交流,可能新的文化就会出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很严肃,一本正经;但是南美是一个热烈奔放,想象力丰富的地方,会不会带给我们的文化一股新的血液?旅游当中,一些有意思场景会让你联想起很多事情。
    主持人:那真是充满诗意的地方。
    魏先生:南美和中国一个共同点就是吃辣。
    主持人:吃辣?
    黄先生:吃辣,对。
    魏先生:南美人吃辣。
    主持人:那边特别能吃辣吗?
    黄先生:还行,我觉得不如四川的辣。
    主持人:湖南的辣。它的辣是跟整个民族性、色彩和文化有关系的?
    魏先生:不是。它辣的很厉害,包括喝辣酒,吃辣椒。
    主持人:辣舞。
    魏先生:对。就非常奔放。非常狂热。
    主持人:如果有时间,在那呆上半个月,一个月,才能体验到文化,像我们平时没这么长的假期,我们就是六七天的时间,怎么能够迅速的体验到?
    魏先生:他也没有时间,他是把工作浓缩到一起。
    黄先生:是。
    主持人:自己挤出来的。
    魏先生:对。
    主持人:时间像海绵里的水。
    魏先生:这不是有时间,这是有自由。
    黄先生:像南美这样的文化之旅,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不知道小安去过了没有?
    魏先生:我去过。
    主持人:他上次在下午茶大谈玛雅文化。
    魏先生:神秘、神奇。
    黄先生:我最近去了南极。南极是上帝的后花园。为什么呢?太美了。这个时候,那都是白昼,你有一种感觉,你会觉得是在星空当中行走,为什么叫星空呢?雪原被阳光一照射,全都在闪光。
    主持人:哦,天哪。
    黄先生:你就觉得到了星空当中了。
    主持人:我觉得不仅是小安羡慕您,现在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很羡慕您,从北极到南极,再到阿根廷,再到玛雅文化。
    黄先生:它的天跟地是完全看不到头的。你如果看到这种美,你只会想流泪。所以我管它叫上帝的后花园,我认为,只有上帝才有资格在这个地方,人类应该是没有资格的。
    主持人:因为你是诗人,因为你有这样的自由。
    魏先生:他刚才说到想流泪,我很感动,我们见到一般的美是感触、感慨或是感悟。这只是表层的,真正的美,大美,是撕心裂肺的。
    主持人:我也有过同感,神圣的东西是让你充满联想的,他们上次谈去西藏旅游,进入到一个四处环山的圣地,他们就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我不知道让你流泪的场景,是文化还是自然?
    魏先生:都有。
    主持人:比如说呢?
    魏先生:大美的自然让你震撼。那时候你就是想哭。
    主持人:您说的地方在哪?
    魏先生:比如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地方太多了。
    主持人:讲一个让我们一下子知道你说的这个大美是什么感受的。
    魏先生:在内蒙大草原上,你看到远处一团乌云垂落地上,你躲都没有地方躲。嚓就过去了,阳光灿烂。
    主持人:这是自然的魔力,瞬息万变。
    主持人:有没有文化的东西,对您的冲击超越了自然。
    魏先生:这种东西本身是一种文化。但是真正讲文化性的冲击。我感觉在汉族地方机会不太多。比如兵马俑,你会有那么一种震撼,你会有一种冲击,但是还达不到大美,撕心裂肺的程度。
    主持人:大美,撕心裂肺的,跟文化有关的,跟我们说一说,我知道玛雅文化可能是触动你了。
    黄先生:小河墓地,那是四千年前的。
    魏先生:我知道。
    主持人:在哪个地方?
    黄先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到那以后,你就会突然感觉到,这些人昨天好像还在这生活。突然今天不知道去哪了。
    主持人:你怎么知道它是四千多年留下来的?
    黄先生:考古。
    魏先生:对。
    黄先生:尼亚。
    魏先生:对,非常有名的。
    黄先生:小河墓地是四千年前的。它是男人死后,竖一根胡杨木桩。女人死后,一个胡杨木的浆,一看这个就知道男人墓女人墓。
    主持人:但是木桩,过了那么多年,不就朽掉了吗?
    黄先生:它属于干旱地区。
    魏先生:不朽。
    黄先生:不朽。更奇特的事情是什么呢。当时人死后,把胡杨树一面剖平、掏空,掏空后里边绘上彩绘,最后把人放进去,用一张牛皮在上面一蒙,埋进去。四千年后,古人都变成木乃伊。但是棺材板上的彩绘清晰可见。
    主持人:这些在地上还是地下?
    魏先生:都是沙丘。
    黄先生:沙丘。
    魏先生:粒粒可数。
    主持人:它怎么能存留那么久?
    黄先生:它有几千年,主要是因为雨水少。大自然一直把它保留,人早就灰飞烟灭了。到那个地方以后,那种场景让你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主持人:你本来就。
    黄先生:这些是文化的憧憬,魅力。
    主持人:能感到生命。
    魏先生:我跟你说一个活文化的憧憬。
    主持人:嗯。
    魏先生:独流江,山清水秀。
    主持人:独流江在哪个地方?
    魏先生:在贵州。黔东。几个竹筏过来,过来之后,就开始给你唱侗族大歌,男女对唱。
    魏先生:没有指挥。侗族人就是这样,有八个人就有八声部,有五个人就有五声部。男男女女。
    主持人:天生的能歌善舞。
    魏先生:就像天籁之音,当时那种震撼啊。
    黄先生:是过节吗?
    魏先生:不是。
    主持人:别人去就享受不到是吧?
    魏先生:我第二天又去一个寨子,那个寨子,我听到歌声,我在找歌声在哪呢,一看,在一个木楼上,我上了木楼,三个侗族的女孩子,两个人刺绣,一个人织布,三个人就三重唱。
    主持人:他们现在还保留着传统的织布机织布?
    魏先生:当然了。刺绣都是当工艺品来卖。
    黄先生:对。
    主持人:在那边能卖出好价吗?
    魏先生:还可以。
    黄先生:在旅游区应该可以。
    魏先生:在侗寨里,百十人唱个大歌是很稀松平常的事,随随便便就唱起来了。
    主持人:娶个侗族姑娘算了,有没有这种想法?
    魏先生:我还有一次,一个侗族里边,我看见大概有四五十个老外,我就奇怪了,我问你们从哪来的,说从桂林那么过来的,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因为那个地方交通不便,从桂林到那至少七十多公里,还是沙石公路。他们说有个网站宣传这里,为什么会有个网站呢?原来一个瑞典的人类学家到当地做研究,研究了半年时间,最后和当地一位少女结婚了。
    主持人:所以你很羡慕他啊。
    魏先生:嗯。那位少女到了瑞典之后,因为思念家乡就做了一个网站。
    主持人:以后玩文化旅游,一定要跟着人类学者。像小安主任去的这种地方,我觉得特别羡慕。普通的旅游者如果能看到这样的网站,沉浸在这侗族的寨子里,这享受到的不是那种五天四天那种自由行能享受到的。
    魏先生:对。因为旅游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自由团,旅行团的方式。旅行团的方式很难真正体会到文化。导游小旗子一摇,你要跟着他走。
    黄先生:我是喜欢自己一个人。
    主持人:一个人?
    黄先生:对啊。
    主持人:你去南极,去北极,去阿根廷都是一个人
    黄先生:都是一个人,而且我前年还一个人去老挝、柬埔寨、越南,一个人的好处在哪呢?今天我不想走了,我就住在这,我就看这个江,看这个河,这个是一种旅游的方式。
    主持人:逝者如斯夫。
    黄先生:是。一个人旅游,对于一种文化现象,你感触可能比和同伴在一起要深,我在阿根廷、在智利,我就坐在街上,就看人,看小孩,看老人。这个就是另外一种文化,很有意思。
    魏先生:到那时候,脑子里不会想那么多东西。你就是坐在那而已。
    黄先生:是。我逛他们的超市很有意思,逛智利的超市,我一看,这个智利的超市,进去全是吃的,我就明白了,这个地方经济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还是以吃为主。
    魏先生:对啊。
    主持人:30分钟时间又到了。今天通过和两位的交谈,让大家知道怎么去玩,要想玩的很高级,真的是自己要去研究,去发觉人类学者、自然学者、摄影师他们的行走路径,尤其佩服怒波的这种一个人独闯天下的勇气和享受。我希望你们两个经常来财经下午茶做客,跟我们聊聊这种风情。
    黄先生:好,谢谢。
    主持人:以后我们再见了。
    魏先生:好,再见。

  相关稿件
· 春节新鲜游:找个精品酒店住 2010-02-22
· 春节新鲜游 跟着文化走 2010-02-22
· 春节新鲜游:海南外, 哪里还可避寒 2010-02-22
· 财经下午茶文字实录-春节新鲜游:海南外, 哪里还可避寒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