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的谬误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2010-01-25    张五常    来源:经济参考网

    谬误是要付代价的。概念或观点上的谬误,可能导致很大的代价。令人感叹的,是导致大代价的谬误,往往浅显之极。在中国,跟在其它经济落后的国家一样,外汇管制是有着一些故老相传的肤浅谬误。
    十八世纪初期,欧洲的重商主义者(mercantilist)主张对外贸易要有盈余,因为这会引进黄金。但出口的目的是为了要享受进口物品。贸易有盈余是出口总值比进口的大——外人享受自己产品的总值大过自己享受外人的产品——岂不是吃了亏?虽然盈余可以积蓄黄金,可为将来进口之用,但黄金既不能生息,也不一定会升值,所以在斯密(A. Smith, 1723-1790)后的百多年中,重商主义的观念就逐渐被识者遗弃了。

    金本位瓦解的后果

    二战之前,很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以黄金为本位,因为很多国家的货币是用着金本位制。在这情况下,若黄金大量外流,对国家的货币制度会有不良影响,重商主义的观点驱之不去,不难明白。到了一九四四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财经专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翌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Agreements Act),是间接地用金本位。不管什么形式,金本位只要存在,外贸盈余的争取总有点道理。有些国家,因为自己的中央银行滥印钞票,搞起通胀,黄金外流。管制外汇是一个以砍头来治头痛的办法。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少落后国家因为黄金外流而实施外汇管制。落后国家之所以继续落后,这管制是一个原因。
    一九七一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终于经不起压力而瓦解。因为金本位被废除了,更多国家的政府难以自制,大幅度地增加货币量,引起了十多年的举世通胀。这趋势近几年有好转,虽然这好转不一定能持久。以金本位来安定物价,有好处也有弊端。常被人忽略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在金本位下,物价一旦“安定”不了,引起黄金外流,外汇管制的机会就增大了。
    年多前香港因九七问题而引起港元汇价的大幅度波动,于今思之,犹有余悸。香港政府最后采用的“联系汇率”,其实是以美元代黄金,将钞票以美元为本位(七二年之前港钞以英镑为本位)。这制度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香港没有中央银行,让港币的供应在固定了的汇率下,按市场对外汇的需求增减而自动减增。可行,外汇管制是用不着的。
    自《布雷顿森林协议》瓦解后,间接的金本位不再存在;没有了黄金外流的恐惧,外汇管制就少了一个大压力。有些以前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在脱离了金本位之后,就让汇率自由浮动。有些以前有管制的地方(如日本)就减少了管制,也让汇率自由浮动。有些地方(如台湾),因为官僚贪污,管制虽然减少了,仍具规模。更有些地方(如印度),贪污无日无之,外汇管制驱之不去。贪污是因管制而起,而管制也是因为贪污而增加了顽固性。
    在评论中国的“一国二币”的文章内,我指出要保存现有的二币制度,外汇管制是需要的。不谈贪污,一国二币的制度也会加强外汇管制的顽固性。表面看是要外来客付较高价,多赚一些外汇,但效果却是引狼入室。外汇管制所带来的不良经济效果,罄竹难书,这里不详述。我们要问,除了利便贪污,除了一国二币有大可怀疑的表面“利益”以外,外汇管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的答案是,半点好处也没有!有的是一些肤浅的谬误。

    汇管不能提升币值

    有人认为如果中国一旦解除外汇管制,人民币的市值会大幅下降,对国家的面子有损害。但几个月前黑市汇率是一百港元换四十五人民币,几星期前是六十三,今天已是七十二了!几个月前我跟朋友打趣说,我又有一个“张氏定律”:人民币兑换港币的公价每跌一元,黑市就跌五元!其后几个月的转变,不幸被我言中。
    三年前,弗里德曼访问中国之后,我去信向他请教了一个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问:“根据我的不完善分析,假若中国解除外汇管制,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的市价会比黑市价高,但这显然是跟书本的论点不同,为什么呢?”他回信说:“这是因为在公价汇率下,中国仍有很多物品是较外地便宜;解除了管制,这些物品所含意着的高值汇率就会生效。”名家之见,果然不凡。
    有人认为外汇管制可以协助政府积蓄外汇。姑勿论这积蓄是否明智,可肯定的,是若要积蓄,比外汇管制好的办法多得很。我们没有见过有人跑到银行里说:“请你们禁止我提款,因为我会因而增加积蓄。”
    另一个谬误,是认为外汇管制可以约束进口消费,因而鼓励国内的工业发展,或减少中国对外国的依赖。这些观点,不仅违反了经济规律,不明智,而就算要达到这些目的,直接以关税或限制进口数量,比外汇管制高明。
    最无稽的谬误,莫如认为在外汇管制下,人民币的价值会较高,因而表达了经济的强盛(一说人民币比台币值钱,所以中国大陆的经济比台湾的好!)。姑勿论目前黑市汇率的尴尬情况,若中国真的要加强人民币的币值,将现在的一百元改为一元,还不容易吗?
    在金本位制度下,以外汇管制来阻止黄金外流,虽是下策,但为了要“安定”币值,下策也是无可奈何。没有金本位或“外币”本位,中央银行自行约束货币量,是唯一可取的安定币值的办法。外汇管制要来做什么呢?除了利便贪污及以一国二币来推行价格分歧,我想不到外汇管制有强可成理的用途。说是要使外商付较高的物价,也是错得离谱。人民币的公价高﹑市价低,外商逼着以外币议价,利益何在?若要收高价,直接提升物价简单得多。

    汇管不能减少外贸赤字

    在五花八门的谬误中,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是外汇管制可以减少外贸赤字,因而给社会带来利益。问题是,没有外资进口,外贸怎可以有赤字呢?贸易赤字是因进口大过出口而起的,但若要进口,就非有出口不可。没有管制,不谈资金流动,赤字何来?正如在香港做生意,甚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怎可以持久地入不敷出?若有人能持久地做到入不敷出——他的享受能持久地大过他的生产贡献——何乐不为?赤字何害之有?对外贸易不是政府财政,可以持久地赊借度日,先花未来钱。
    假若我们考虑到资金的进出口,情况就不同了。举一个例。近几年来美元在国际上大幅度升值,使美国的外贸赤字激增。这庞大赤字怎可以存在呢?答案是,在同期间美国有庞大的外资进口,在高息下,在美国存款﹑买股票或债券。里根总统幕下的经济谋士担心的,不是赤字的本身,也不是外资进口,而是这些进了口的外资,大部分不是投资在地产或生意上,而是集中在可以赚取利息的财务投资。他们担心的重点,是这些外资可以急去。这些极易流动的外资一旦大量撤离,怎么办呢?

    汇管阻吓外资进口

    资金的进口,可以支持外贸赤字。除此之外,贸易赤字难以产生。中国若解除外汇管制,取缔一国二币,让汇率自由浮动,情况会怎样呢?答案是,人民币会有一次贬值(其下跌幅度会比黑市汇率小),其后中国政府若能约束货币的增长率,更大的贬值不会再发生。外贸是否会有大赤字,则要看外资的进口多少而定了。解除外管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要投资在中国财务上赚取利息的人,显然不多。争取这种外资,一个经济发展得有成就的国家才能做到,何况在有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进了口的外资不一定能出口,有谁会对中国打主意?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百废待举,只要市场继续开放,利润比外地高,投资到中国设工厂或建酒店,虽有风险,也有所值。中国的执政者显然欢迎这种投资的,但除了要大事推行市场经济,引进外资起码还有五个困难。
    第一,外汇管制是一个重大障碍。这一点,任何到中国投资的人都知道。
    第二,中国的执政者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对市场运作的功能知得少。他们一方面谈合理价格,另一方面谈合理利润。他们认为外资到中国,能赚到与利息相若的利润,就算是公平合理。但他们忘记了做生意是很容易亏大本的。说相等于利息的利润“合理”,是指在竞争下的平均利润。生意既然可以亏大本,要引进外资,就必须给投资者一个可以赚大钱的机会。坚持“合理”利润,还有什么投资者会冒风险去下注?
    第三,中国的执政者一方面欢迎外资,另一方面却反对外贸赤字!这是说不通的。在一般情况下,若资金是进口大过出口,外贸赤字就会产生。当然,中国政府跟一般自由市场的政府不同,喜欢由政府本身积蓄外汇。但积蓄了的钱还是要用的。有钱而不用,要钱来做什么?花钱不仅是为消费,也可以是为生产赚钱。换言之,要大量引进外资,外贸的赤字就不应反对了。
    第四,在目前的中国,权利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楚。别的不谈,单是因为权利不清而引起的庞大交易费用,就足以使外资却步。在商讨投资时要跟谁谈判,要由谁批准,以及其它因为权利混淆而引起的各种疑问,曾与中国洽商投资的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最后一个引进外资的困难,是中国不肯将土地出售。禁止将“国土”出让给外籍人士,也是基于一些故老相传的土地谬误,将来有机会我会再向读者解释。在引进外资的问题上,禁止土地出让或长期租出,会迫使外商跟中国合资或合作。然而,在投资上,合不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有权不合作(独资)是可以减少合作者的不合作行为。因此,不仅被迫与国家政府合作是一个投资的大障碍,就是被迫与其它私人合作也有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我指出在没有金本位或“外币”本位的制度下,外汇管制没有任何说得通的经济理由。中国目前的“一国二币”制度是一个特别的支持外汇管制的因素。我曾指出,以“二币一价”的办法来施行价格分歧,所获甚少而代价甚大。难道中国的命运,真的要被某些故老相传但极为肤浅的谬误连累了?

  相关稿件
· 网友评论:《货币战略论》 2010-01-25
· 《货币战略论》——序 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