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造假成风呼唤行政问责机制
    2009-12-24    吴龙贵    来源:北京青年报

  12月18日,济南市物价局就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污水处理费)调整,主持召开听证会。 24名听证代表中,有消费者9人,人大代表3人,政协委员3人,专家学者2人,经营者1人,其他利益相关方1人,政府部门5人,其中八成同意涨价,即使在9名消费者代表中,也只有2名在校大学生表示反对。(12月21日《大众日报》)
  听证会前,当地晚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七成受访者不同意上调水价,另有两成认为涨幅过大。听证结果之所以与民意大相径庭,原因在于组织者在听证代表上的精心安排。记者发现,这份听证代表名单中不乏处长、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教授等中高收入阶层,而对价格调整最为敏感的下岗职工、特困家庭人员、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群体无一代表参会。
  哈尔滨那边一波刚平,济南这边一波又起。此起彼伏的听证丑闻,让公众感到一股飘散在听证会上浓重的人为操纵气息。显然,在水价上涨的利益驱动和大背景下,通过听证会这种民主形式来伪装和屏蔽民意,已不是个别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主题先行式听证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具体做法上,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哈尔滨那次听证会好歹还有心造假,以假身份敷衍和遮掩一下,而此次济南听证会,已经不屑于玩这一套费力不讨好的伎俩,直接以精英代表挤占了普通消费者的听证名额。虽然都逃不脱愚弄民意弄虚作假的本质,但背后呈现的用意和决心却不可同日而语。
  听证会首先是一个民主训练场,各种利益相关方通过在这样的平台上展开平等的对话和博弈,进而为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提供重要的参考。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已然异化的听证会不仅在形式上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开了社会民主的恶例。在这个意义上,造假成风的听证会已经到了不得不刹的地步了。
  我赞同专家的建议,成本监审是保护民众利益不被相关强势利益集团侵害的有效利器,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所有的价格听证会必须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相关产品成本进行全面审计,并确保这种审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路径,不过,无论是从现实操作性上分析,还是从制度设计的难度上看,审计监督之于听证会造假,都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嫌。在笔者看来,遏制听证会造假之风,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办法,是强化行政问责机制。
  法治社会,政府首先应该知法守法,社会信用,首先也是应该政府来维系。一个不守规则不讲诚信的政府部门,理所当然地应该付出成长的代价。

  相关稿件
· 水价听证是一场责任缺场的表演会 2009-12-18
· 北京水价上调成定局 阶梯水价实行成悬念 2009-12-17
· 水价上涨 一场永远没有胜负的争论 2009-12-02
· 北京市居民水价拟上调0.9元/立方米 2009-12-02
· 齐齐哈尔的水价为何能够下调?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