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作为一个家电大国,日本家电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成熟期的后期,家电消费稳定,其家电渠道的演变过程值得借鉴。 1955年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家用电器的迅速普及。家电企业在扩产的同时,着力建设销售渠道。到60年代初期基本建成全国性的垂直统合营销渠道网络。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型家电连锁开始出现,连锁超市等新兴业态也进入家电流通领域。其“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得到消费者支持,但挑战了家电企业的零售价格维持政策,冲突激烈。在认识到相互的竞争劣势后,家电企业与连锁开始追求合作关系。以信息共享为合作基础,借助现代物流等先进手段,家电企业开始综合利用连锁与加盟店渠道。 首先是重组销售公司,设立专门针对家电连锁的销售公司。由于加盟店份额不断减少,对其实行了集中化。 其次是构建物流系统。以大规模物流中心为核心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库存商品的所有权归家电企业总部所有,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分担了渠道的风险。
美国
美国的家电连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对家电零售行业的变革。家电连锁直接与家电厂商合作,甚至部分家电品牌也归家电连锁所有,例如零售商Sears委托惠而浦生产的Kenmore品牌。 美国的几大家电连锁集团形成了对家电渠道的寡头垄断。1999年Sears、Lowe’s、The Home Depot、Best
Buy占全美家电销售的50%,2007年则占比65%。 美国的家电连锁主要包括Best Buy(百思买)、Circuit
City(电路城)等,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其中,Best
Buy拥有遍布北美的1000多家店铺,业务范围已经由家电扩展到汽车配件、音乐下载等。 在美国的大型超市中,如Walmart在家电市场所占份额还比较高。 在美国的家电专卖店,本土厂商较少采用,但Sony等外来品牌则开设了一些专卖店。
德国
德国家电销售渠道中最主要的就是独立家电专业商店,其特色在于它们的高度组织化——90%以上加入采购集团或是类似的自愿者联盟。 独立家电专业店: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为了对抗大连锁的竞争,它们大多加入采购集团等自愿联盟。最主要的采购集团包括R.I.C.(Ruefach与Interfunk合并而成)、EP(Electronic
Partner)等。 家电连锁:虽然数量仅占3.6%,但销售占比超过10%,基本上都隶属于知名的零售集团。主要家电连锁店包括Media
Market、Satrun、ProMarket等。 大型百货和超市:大型零售集团的综合商场中,很多开设了家电专卖区。 其他:包括装潢店、照相器材店和邮购、网络等渠道。其中,装潢店多销售厨房电器,而照相器材店一般销售少部分的消费电子产品。
法国
法国与德国同处欧洲,家电销售渠道比较相似。不同的是,法国独立家电专业商店逐步被家电连锁兼并或冲击,采购联盟的地位削弱。大型连锁发展迅速,百货商店和超市份额比较突出。 独立家电专业店:从1996年到2001年,法国独立家电专业商店的数量从8000家下降到5500家,主要是受到了家电连锁的兼并和冲击。80%的独立家电专业商店都加入了采购联盟,比较领先的包括Centrale
Pro和Gitem。 家电连锁:通过兼并家电专业店等形式迅速扩张,但2001年后扩张出现了停滞。主要连锁店包括Conforama、Darty、Fnac等。 大型百货和超市: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的百货和超市在零售份额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零售企业Auchan、Carrefour等旗下的商场。 其他:与法国类似,包括装潢店、照相器材店和邮购、网络等渠道。其中,邮购在农村是一个重要渠道,在白电和黑电中分别占有4%和7%的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