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压境。 进入7月以来,持续流入的国际热钱空前加速,在香港联系汇率身上,集结了港币被迫升值、人民币升值等国际热钱的多重赌局。伴随着香港金管局的多次注资,一场狙击国际热钱的行动宣告开场,另一方面,在热钱的持续冲击下,香港和内地金融将面临多重挑战。
热钱凶猛
注资注资再注资。 在7月17日至8月4日短短半个月内,金管局已连续12个交易日累计向市场紧急注资654.9亿元。注资用于维持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稳定,创建于1983年的“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要求金管局必须维持美元兑港元在7.75-7.85的区间范围内波动。联系汇率制具有货币自动调节机制,当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外汇市场上港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至7.75元下方时,香港金管局便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缓解港元升值压力。 从3月以来源源进入香港的热钱,目前正呈现出空前加速迹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流入香港的热钱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加上此前聚集的资金,香港的热钱规模远在5000亿美元以上。 尽管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称目前进入香港的资金系投资“实质资金”,并没发现投机资金冲击香港货币体系的现象,他有信心维持香港货币体系的稳定。但事实上,香港金融体系遭遇空前压力,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在8月10日增加至2329.96亿港元,接近“历史高峰”,与去年同期结余46亿港元相比增加50倍,香港金融业人士认为正常情况下结余大约在200亿-300亿港元,通常只需50亿-60亿的结余水平,就可以保障香港银行同业拆借需要的资金。而资金流入使得香港银行体系货币基础因此于7月底增加至7710亿港元,高出一年前的3240亿港元1倍以上。此外,香港金管局宣布2009年7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2181亿美元,比6月底增加111亿美元,2181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占香港元货币供应M3的48%,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9倍。香港银行界惊呼“遭遇水浸”。香港银行专业人士担心任志刚不断依靠向银行体系注资的做法很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与美元挂钩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变革争论再度成为热点。 乐观的任志刚目前有所担忧,他称若热钱持续进入香港或者是突然掉头撤离,香港的货币稳定很可能受影响。 渣打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高美懿等多位人士均认为,亚洲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较好的投资机会是吸引资金持续进入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未来5-6个月世界资金依然会朝着亚洲市场流入。 香港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在短暂地出手楼市之后,此轮资金的胃口与兴趣似乎更注重流动性好的投资品种。因此香港股市和另外一些流动性较好的市场成为热钱的主要目标。热钱成为香港恒指近3个月来大幅度拉升的主要幕后推手。不久前进行募资的渣打集团近10亿英镑的配股融资遭到热烈追捧,在5个小时之内渣打即宣告配股顺利完成,认购的资金主要来自欧美市场。 另一方面,热钱在外汇交易市场秘密布局,豪赌港元将被迫受压升值。在上一轮的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香港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遭遇尴尬,在联系汇率制度下的香港金融多次大起大落,这个过程中呼吁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改革声音多次响起。
警惕多重赌局
外电报道称,华尔街外汇交易员已经开始押注港币升值和将来脱离美元。 当下,香港联系汇率“尴尬”再次凸显,内地和香港资金的活跃,大量套利性热钱涌入,香港要捍卫联系汇率采取的多次注资的方法又助长资产价格与泡沫。 来自上海的热钱研究学者对记者指出,国际热钱豪赌港币升值的背后,是对于新一轮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延伸。其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地位的确立,客观上存在着港币与人民币一致的强大需求与预期。而国际热钱正是利用这一趋势,在国际金融市场设立多重赌局。“从而像当年躺在银行里坐享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一样,”享受人民币升值与港币升值的双重收益。 对此,目前内地诸多关注热钱的专业人士已经发出提示: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必然成为现实,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需要时间和付出努力,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香港的联系汇率将最终走到尽头,是时港币和人民币结合的可能性一旦成为现实,将为热钱提供最大的“制度性红利”。 短期内,热钱聚集香港这个经济前站,多种迹象表明其更深的意图在谋求进入内地市场。事实上,伴随着香港热钱的囤积,内地同时经历着热钱滚滚而来的新一轮高潮。光大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在7月中旬发出警告:流动性创13年来新高,热钱大举涌入内地。热钱进入楼市、股市,推动内地楼市、股市价格攀升,引发了关于资产泡沫的担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8月10日报告中提请管理部门警惕大量流入香港的热钱动向,报告主要撰写者研究中心张明博士指出:本轮热钱流入香港的主要目的是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赌港币汇率将会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但更深入来看,热钱意图可能并非仅在赌港币升值。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花旗、瑞银等诸多外资大行依然在纷纷唱多中国资本市场,在目前香港、内地纷纷热钱汹涌的格局下,外资唱多,其背后目的值得关注。事实上,对于热钱的研究和监管依然具有滞后性,“当我们关注到热钱进入之时,往往也可能是他们掉转方向,另有图谋之时。”上海热钱研究专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类似的一幕已经在去年8月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