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点燃中国工业腾飞的火炬
    2009-08-14    作者:樊曦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10多层楼高的塔罐群、纵横交错的管线、戴着头盔穿梭其间的工人……在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城市抚顺,一个投资200多亿元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正初具雏形。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从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向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迈进。”基地的建设者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李若平说。
    抚顺石化,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更是中国石化工业60年创业奉献、不断进取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石化工业还处在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那时,全国的原油产量只有区区12万吨,仅能生产12种油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炼油技术要落后三四十年。到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还没有完全摆脱依赖“洋油”的历史。
    作为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能源产业,炼油工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燃动能源的重任,对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油?这是石化人决心要攻克的难题。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发现,改变了中国炼油工业的格局。炼制天然油特别是消化产量迅速提高的大庆原油是下游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一场“炼油工业的大会战”在抚顺石化拉开了序幕。从1963年开始,来自全国的180多家单位组成的建设大军,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抚顺建成11套加工大庆原油的炼油化工装置,创造了炼油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传奇。
    1966年,抚顺成为中国最大的加工大庆原油和生产燃料油的基地,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五朵金花”有“三朵”,即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装置——在抚顺“绽放”。抚顺不仅完成了从生产加工页岩原油向加工天然原油的重大转变,而且还撑起了新中国油品生产的半壁江山。
    回想起创业初期,有喜悦也有荆棘。“依靠工人群众提供口头经验,一比划二干,说这个管子这么走,那个管子那么走。哪来的图纸,就靠手比划。”原抚顺石油一厂副厂长罗德馀说。
    经过60年代“炼油工业的大会战”,中国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自给率实现100%,彻底结束了中国人用“洋油”的历史。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这是炼油行业放了个原子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石化工业再度迎来跨越式发展,抚顺石化也随之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从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抚顺石化新建装置10余套,改造装置27套(次),下属企业自我改造和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石油化工和石油深加工综合能力大幅提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石化人并未忘却支持企业蓬勃发展的“铁人精神”。在抚顺石化石油二厂中转站,从1964年建站至今,工人们坚持44年学习和践行大庆精神,实现了44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全国劳动模范”王海带领的班组把“像铁人一样奉献”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的班组成员在下塔装填吸附剂等操作中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年就创造效益2000多万元。
    数字的对比惊现成就的辉煌。到2008年,抚顺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9万吨,提高到现在的971万吨;年产品总量从2.7万吨,提高到778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大关。
    抚顺石化的发展印证着中国石化工业腾飞的足迹。与1949年相比,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到18972.8万吨,是1949年的1500多倍;原油加工量为34206.6万吨,已是世界第二炼油大国。
    不仅如此,到2008年底,我国生产的乙烯达到1025.6万吨,合成树脂及共聚物3129.6万吨,形成了3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欣逢盛世,产业报国。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石化工业正在调整中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按照石化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石化产业增长速度将实现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相协调,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1年增加值达到1.75万亿元,40项重大在建和新开工工程将得到重点支持。
    在抚顺石化,这个见证了新中国石化工业六载征程的企业,一项 “1145”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不久的将来,一个拥有115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以及石蜡、润化油基础油、烷基苯、合成树脂4个世界级原料生产基地的世界级炼化基地将从这里腾飞!
  相关稿件
· 共和国60年经济盛典系列评选启动 2009-09-02
· 三峡工程见证新中国60年发展足迹 2009-08-20
· “见证国有经济60年”影像展开幕 2009-08-18
· 新中国60年汽车工业巡回展8月举行 2009-07-01
· IMF:今年世界经济将出现60年来首次负增长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