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该如何磨合
    2009-08-03    程亚文    来源:新京报

  奥巴马别出心裁地引用了中国球员姚明的一句话:“无论是新成员也好,还是旧成员也好,都需要时间磨合”。中美之间在“合”的层面前途广大,但也将充满摩擦和纷争。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在华盛顿召开,美国总统奥巴马亲临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美国政府中两位最重要的内阁成员———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直接参与会谈,这种盛况在近年来双边性大国往来中并不多见。美国对这次会议的重视程度,也许只有20多年前美国前总统里根把苏联拉上谈判桌时的热烈言止可以比拟,一如现在的奥巴马对中国示好说出“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历史”,当年的里根也曾告诉苏联人“美苏将共同创造未来”。
  中美将如何“塑造21世纪历史”呢?奥巴马别出心裁地引用了中国球员姚明的一句话:“无论是新成员也好,还是旧成员也好,都需要时间磨合”。“磨合”这两个字,似乎很好概括了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应该发展方向。中美能不能合作“塑造21世纪历史”,就取决于两国将如何“磨合”。
  中国人不会对“磨合”这个词语陌生。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往往会在自己的车后贴个“磨合”。望词生义,“磨合”当然是指人的驾车技术与车辆、交规和路标尚不能形成很好配合或契合,因此需要时间慢慢由陌生到熟悉。
  中美关系的“磨合”,从“磨”的角度说,要“磨”掉的,乃是由于生疏、不了解而产生的不信任乃至相互防范。而大国之间的“磨”与一般性双边关系中的“磨”,又有所不同。大国间的不信任与相互防范,很多时候是因为存在所谓“霸权守成”与“力量新兴”之争。美国恰恰是守成国家,而中国这些年来常常被西方国家描述为新兴者,横在中美之间、美国难以“磨”掉的根本情结,按美国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就在于中美之间的所谓守成者与新兴大国的“结构性紧张”。
  “磨合”接下来的意思,就是啮合,就像中国过去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具———磨子那样,两个磨面的斜痕密切铆在一起,这样才能用来磨大米之类。这种状态当然是“合作”、“配合”,是两个“磨面”按照对方的需求而彼此适应,而非一方被动铆进另一方设定的规则和要求。由此才可能产生“和谐”,每一方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在以往若干年间,中国一直在努力“磨”进“世界文明主流”、“与世界接轨”,对美国的了解也日益加深。但这种“磨合”绝非单向,其他国家的“磨面”也需要与中国对接。显然,美国要适应中国复兴的现实及当前和今后中美关系中的新生因素,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过程。
    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希拉里、盖特纳曾先后来华,而两个华裔部长朱棣文与骆家辉也刚与中方进行沟通。但与此同时,希拉里则刚刚完成她的亚洲之行,美国正式宣布准备卖给印度100多亿美元的先进武器,美印军事合作关系明显提升;希拉里还高调宣称美国又回到了东南亚,并与东盟签署《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这些访问与举动所流露出来的多重战略意韵,似乎给奥巴马总统所说的“磨合”做出了注脚,中美之间在“合”的层面前途广大,但也将充满摩擦和纷争。中美通过对话都来用心倾听对方,逐渐由“磨”到“合”,将任重道远。

  相关稿件
· 中美合作:“介然用之而成路” 2009-08-03
· 中美双赢比G2格局更重要 2009-08-03
· 香港文汇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重在加深互信 2009-08-03
· 日本经济新闻:中美在战略对话中攻守互换 2009-08-03
· 朝鲜日报:新一轮中美对话使两国关系有望更上一层楼 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