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甲流”秋冬大流行 美做最坏打算
疫苗筹备抓紧进行密切关注南半球疫情
    2009-07-30    本报驻休斯敦记者:陈如为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过4个多月对“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和研究,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和疾控中心专家对“甲流”病毒的性质及其流行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则要调整和完善下一步应对措施,特别是进一步细化今年秋季和冬季“甲流”在美国大流行的应对预案,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准备。
    他们要求,各州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和家庭,应把应对最坏局面的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到需要时惊慌失措。

    认识加深

    美国疾控中心官员和专家近来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通过对美国境内和南半球地区的跟踪观察和研究,“甲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季节性流感:
    一、“甲流”不受季节影响,极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全天候”疾病。
    二、在抵抗“甲流”病毒方面,青少年免疫力最低,50岁特别是65岁以上老人免疫力最高。
    三、在鼠、猴等动物身上的最新试验表明,“甲流”病毒对肺部的破坏力比较大,极易导致肺炎。
    四、纽约地区今年5月和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甲流”传染率为7%至10%,处在季节性流感5%至20%传染率的区间内。
    五、尚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甲流”病毒变异并传染的案例。虽然已经发现3例“甲流”病毒抗药性(用达菲治疗无效)病例,但这3例均为孤立现象,且这3例患者可以用另一种抗病毒药———“乐感清”来治疗。

    担忧加剧

    一两个月前,美国疾控中心的官员和专家可能还存有一点侥幸心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倾向于认为,“甲流”今年秋季和冬季在美国大流行将不可避免。
    至于“甲流”大流行会导致多少人死亡,美国专家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大流行暴发前“甲流”病毒是否变异,有多少人接种“甲流”疫苗,以及“甲流”疫苗的效果如何。从以往规律看,“甲流”病毒在大流行之前变异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甲流”疫苗的实际效果要到大流行暴发后才能得到验证。

    措施具体

    首先是强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应对。每户要指定专人与社区卫生部门保持联系,每个家庭至少要备足供两周消费的饮用水、食品、药品;每个家庭特别是单身家庭,要做好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外界援助的准备。
    第二是学校。要做好大流行导致学校关闭后,通过互联网、电视继续向学生授课的准备。
    第三是企业。公司应考虑改革请假制度,允许雇员因自身感染“甲流”或照顾家中“甲流”病人可请假最多两周。工作场所要设“隔离间”,以隔离突然发现的“甲流”患者。凡是能让雇员在家里完成的工作,尽量让其在家中完成。
    第四是医疗机构。美国8月初将开始“甲流”疫苗临床试验,力争10月份开始对在校学生等“甲流”病毒免疫力低的人群接种疫苗。医院和诊所要解决两大难题———护理人员不足和急诊病床严重短缺。

    借鉴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自2002年以来对新型病毒在美国大流行的预案虽多次修改,但仍不够完善,一些重大决定必须等到10月份才能正式出台。不过,美国在应对“甲流”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有可能从南半球“甲流”发展趋势中找到部分答案。
    美国疾控中心在南半球寻找的第一个答案是:“甲流”病毒会否同季节性流感病毒“同流合污”,杂交出毒性更强更致命的新型病毒,以及南半球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经验教训。第二个答案是:“甲流”疫苗实效如何,特别是“甲流”疫苗有哪些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南半球国家的“甲流”疫情迫在眉睫,其居民必然率先接种“甲流”疫苗,这可为美国提供大量宝贵的临床数据。第三个答案是:美国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南半球国家正在实施的,应对“甲流”的各种措施的实际效果如何,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教训必须吸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