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12日宣布,将以总计不超过222亿收购深发展30%股权。该笔交易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也成为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验的里程碑。央财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平安深发展的并购案进行解读。
以下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的发言实录:
问: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中国平安能不能成功收购深发展,中间可能出现哪些困难?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
郭田勇:应该说平安收购深发展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从近日传出消息时我们就做了预测,我说可能性非常大。从买卖双方来看,深发展的控股股东新桥集团这两年一直处在待价而沽的状态,想找买家,去年曾传出过国开行要和深发展合作的消息,但没有变成现实,当时我们也做了评论,我们感觉新桥可能会卖,但国开行不一定会买,因为国开行刚刚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它会不会定义为以零售业为主的银行还有争论,恐怕国开行也不愿意以搞零售业为主,所以当时没有形成交易。
但作为新桥来讲,他们一直在找买家,平安对银行一直情有独钟,2006年时它就和花旗银行争夺广发行的控股权,当时平安开出了200多亿的投资方案,甚至比花旗的投资额都高,但最后还是在竞争中失败了,后来它又去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它一直对银行比较感兴趣。
现在它搞的银行是一家小银行,在珠三角一带有六七家银行,而平安保险是全国性大公司,从混业经营的角度考虑,它一定要找全国性的大型银行,深发展还是比较符合它的胃口的,从买卖双方来看,他们是一家愿买、一家愿卖,你情我愿,现在平安已经发公告了,我想交易最后是能够达成的。
问:这两家公司真正“结婚”后白头偕老的概率很小,您的看法是什么呢?
郭田勇:确实是,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包括前段时间银监会主要领导在讲话中也讲过,金融危机后,在未来应该“简约化”经营,他用了这么一个词,可能他的意思还是混业太深,过程变得复杂化之后不知道会在哪个环节出漏洞而搞垮整个集团。刚才洪老师讲的AIG集团就有这样的情况。
但我们看到综合经营的好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服务效率更高、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我想服务的优质和效率的提高一定和风险隐患的增加相伴而生,金融业嘛,始终要在效率和风险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现在在我们的监管水平和风险能力还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混业经营的步伐贸然迈得太快肯定会出现问题,刚才大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但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是不能“因噎废食”,从平安来讲,平安整合进来,收购深发展之后,如果双方的业务能整合得比较好,整合得好有几个层次,第一是双方未来在人员业务上要进行接管,做好业务整合,避免出现囫囵吞枣的情况;第二就是整合完之后如何利用两个平台的优势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开发更优质的金融产品,这样才能实现“1+1>2”的效应,我们当然期望它朝这个方向走。
但能不能做好还有两方面的制约,第一是平安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能不能在各个子公司之间形成有效的防火墙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从外部角度来讲,我们的外部监管机构如一行三会讨论形成一个有效机制对这种金融机制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管。
现在大家对综合经营还有一个把握,不会出现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金融违约互换,我们是一些风险相对较小可控的金融产品,如果有这样的把握,再加上平安集团内控做得比较好,发生1+1>2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协同不好、出现风险,就会1+1<2,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
郭田勇:我想可能会有一点变数,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银行也要开设银行系保险公司,现在三个监管机构各管一摊,对各自管理领域里机构做其他事推动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比如银行要设保险公司,要控股保险公司,银监会是非常支持的,但到保监会就被卡住了。保监会显然会觉得,银行弄什么保险公司?到时候把我现在的保险公司挤掉了怎么办?因为银行的竞争力还是挺强的。
从现在出台的政策来看,保监会只同意银行参股保险公司,不让发起设立。深发展的股权非常分散,不要说买30%,买15%基本就可以控股了,现在反过来,保险公司控股银行,保监会肯定是同意的,不要对保监会有任何疑问,保监会一定会支持。
郭田勇:银监会会想:保险公司来控股银行?银行要控股保险公司你们不太同意,现在你们想来控股银行?……如果说哪个部门对这件事情上监管更审慎一些,可能会是银监会。
问:去年年初时,银监会和保监会就已经签署了“银保合作备忘录”,里面有一个规定,保险机构参控股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所谓“一参一控”政策,现在中国平安队平安银行肯定是控股的,接下来控股深发展会不会打破“一参一控”政策,两家部门会不会达成什么协议?
郭田勇:对深发展,你说参也行,说控也行,本身就是30%不到,但对平安银行肯定是控股的。刚才我一直想说,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两家吸收合并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这里面有一个遗憾,现在银行牌照非常少,如果两家合成一个,就浪费了一个牌照,也许可以考虑转让一个牌照。
从业务整合来看,在珠三角地区出现同业竞争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深发展在那个地区业务多、平安银行也主要是在那边,未来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同时也避免“一参一控”引起疑议,从整合角度来讲也不排除这两家银行吸收合并成为一家。
问:纽曼在答记者问时给人感觉话中有话,他说“整合也不是不可能,但也不是唯一的可能。”
郭田勇:这句话说得很辩证。
问:本来两张牌照都很值钱,结果最后只有一张牌照有价值,另一张牌照如何处理。
郭田勇:可能把平安银行再卖给另一家公司,卖出一个高价,毕竟新桥卖深发展赚了大钱。如果深发展一直持续涨停那倒也行,新桥就会非常遗憾,如果明年深发展的股票涨到五十,新桥绝对会很难受,但我感觉深发展持续涨停的可能性不太大,从估值来看它不值那么多钱。
相对新桥当初从深圳市政府手中买深发展,每股三四块钱,现在人家确实是赚大了。网易财经:郭老师研究银行业多年,究竟我们应该走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路,还是适当走上综合经营的路?我们的困难在哪儿?
郭田勇:我们现在一直反思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就是混业过度、产品开发创新过度而爆发的危机,现在我们讲中国宏观经济率先复苏,其实我一直想,作为金融行业来说,未来中国银行业和中国金融业能不能给全球也带来一种示范性的效应,现在中国宏观经济率先恢复好象给大家带来了信心,提升了士气,金融业能不能在金融创新、混业经营以及有效监管和内部控制这两件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高效又安全地推动金融业的运行,这条路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
其实这个事情也是一个案例,如果把深发展作为一个独立银行来看,它获益肯定是非常大的,毕竟一下子增发了这么多股票投进去,资本充足率水平大幅提高,现在银行业为了保增长、扩内需,银行贷款投放速度很快,深发展核心资本提高这么多以后,绝对为现在的保增长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其他上市银行就不一定有这种条件了,你想搞公开增发是非常难的,IPO都还没有开闸,但现在深发展这一下子筹集的资本金是非常多的。
问:深发展从平安拿到了这么大好处,平安总也得要求有点回报吧?
郭田勇:回报就是把权力交走,以后得听平安的。但深发展作为一家独立的银行业务来讲肯定是一下子得到了很强的支撑,我估计它的资本充足率能到12%左右,现在银行对扩张的核心资本都很发愁。未来平安又多了一件控股银行的事儿,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金融控股公司上探索出一条既高效又安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道路,对受到重创的国际金融也是一种贡献。
郭田勇:这件事大家说得比较多了,我就跳出这件事谈两个观点吧。一是这次收购延续了外资投资中国银行业获取暴利的神话,外资不败。以前投资国有企业,前段时间纷纷套现立场,都收益颇丰。这是投资股份制银行,也获利颇封,甚至比瑞银、美国银行投资国有企业获利都高,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的,我们也出去投过资、平安出去投过资,中投也去投过国外机构,好象没有哪个挣到钱,但他们到中国来投资,获利都非常高。
郭田勇:这是第一点。第二,最近的并购比较多,好象这是在最近几起比较有影响力的并购中唯一一起有成功可能的并购,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中国政府否了,中铝收购力拓被澳大利亚政府否了,也没收购成,四川一家民营企业要收购美国通用悍马,还没等开始弄这事儿,好象就要被国内舆论压倒了。
我是这么想的,有些官员公开表态,说这个企业实属愚昧,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甚至我看网上还有文章说是不是涉及到资本外逃?是不是想洗钱?质疑这个企业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对于国有的大收购,没有人说坏话,没有人说不字,比如中铝收购力拓,国内舆论一片说好,没有人怀疑中国政府是不是有主权财富基金的性质,代表政府做真正的收购?没有,没有人这么说。
我们也相信没有,但为什么民营企业一收购你就要说人家是不是资本外逃?至少你不应该以戴有色眼镜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一上来就先入为主就不太好了嘛。还有人说,为什么你要收购悍马这样耗油这么大的车,这和我们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立场不相符,但我是这么想的,有人要花这个钱你能非不让人家花吗?人家就是喜欢开。如果国家说,这个车在中国就是不能卖,那不就能起到最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嘛。
问:唯一这一起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让曙光乍现。
郭田勇:我们确实要反思。国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开这个车呢?如果企业是出于商业价值去收购,也没有什么好值得批评的。平安收购深发展和刚才提到的前面几次收购相比,可能是成功概率最大的收购了,跳出金融业来看,这种收购能给未来更多的企业并购起到更好的引导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