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冷热”不均 警惕“缩胀”并存
    2009-06-11    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4%。对比以往数据可以发现,CPI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负增长,不过较4月份收缩幅度已经有所放缓,显露出企稳迹象。而PPI则连续六个月出现负增长,跌幅仍在继续加深。
    在去年较高的基数的影响下,物价指数双双保持负值,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从CPI来看,非食品类价格降幅是物价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禽制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亦对CPI形成拖累。不过从环比走势来看,下跌幅度已经趋于缓和。对于PPI,去年的高点出现在8月份,翘尾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惊人,加上6月1日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预计PPI的下跌趋势也将逐步放缓,未来不排除迅速掉头向上的可能。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经济部门人士以及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通缩区间争论不休,但不论意见如何分歧,承认目前有通缩压力,要防止通缩,相对较有共识。当然,从剔除季节因素的物价环比趋势来判断,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已在减小。
  相比而言,如果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通胀似乎已经渐行渐近。从国际市场看,由于各国央行联手释放了空前庞大的流动性,出于对美元大幅贬值和通货膨胀再度发生的担忧,资金蜂拥流入大宗商品市场,推动全球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出现新一轮飙升。从代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CRB指数,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进入2009年以来,CRB指数上涨幅度超过30%。6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期货更是全线上涨,农产品价格走势亦非常强势, CRB指数创下了6.83%的周涨幅。
  通胀预期正在变得更强,而通胀进程也亟须全面重估。中铝在最后关头被力拓抛弃,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全球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已经就大宗商品涨价达成了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上游厂商加大合作力度,利用垄断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这个选择明显优于同下游厂商进行合作、让其分享产业链上游的高额收益。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复苏的“绿芽”在逐步显现,利好数据频频亮相。PMI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上方,其中新订单、生产量、出口订单都维持在扩张状态,出口订单在5月份也成功站在分界线上。这些都显示出制造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工业生产正在逐步恢复。尽管国内的物价还是处于低位,但是巨大的货币供应量(虽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但等经济回稳,货币的乘数效应会很快显现)加上输入型通胀及压力,通胀再度来临的可能性正在加大。PMI中的购进价格在5月份上升1.8至53.1,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通胀预期加强有关。
  不过,实体经济层面的复苏程度,远不能与红红火火的资本市场相媲美。“资本化”了的资源品价格的迅速上涨,以及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带来的工业投资冲动,可能会误导资源类产业的复苏,造成新一轮的产业结构扭曲。从去年开始,多数行业经历了痛苦的去库存化,但过剩的产能却不是短期内能消化的。据相关研究测算,当前产能过剩的程度为40%左右,主要集中在受出口和经济收缩影响大的部门,如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和汽车、机床等机电设备制造业。由于国内外的总需求并未全面启动,通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将给企业利润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制造业“去产能化”的时间被进一步拉长。
  嗅觉灵敏的资金正在抢先布局原材料行业,被调动起来的流动性把经济恢复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不断炒高,这将大大增加经济复苏的成本。如果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恢复的速度,就会形成“实体滞、资产胀”局面。事实上,国内经济已逐渐显露出通缩与通胀并存,实体经济偏冷、资产市场火爆的冷热不均的苗头。
  这样的状况值得警惕与担忧。受能源原材料价格走势影响,未来我国可能出现CPI先于GDP回升到长期平均水平,呈现阶段性滞胀局面。如果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泡沫的破灭将是必然的结果。而这种虚高的资产泡沫的破灭,又将在经济复苏的下半场再次重创实体经济。
  显然,对于实体经济偏冷,尤其是制造业较为困难的处境,需要有更多的关心。在承认产能过剩是基本国情,国际需求短期难以迅速提振,国内需求又无法瞬间启动的条件下,政府部门恐怕需要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根本问题上下大力气,努力改善宏观经济失衡的状况,使资金能够流入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助力于振兴较为低迷的企业家精神。就货币政策而言,也应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以刺激经济回升的同时,需要对“实体滞、资产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相关稿件
· 通胀行情或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2009-06-11
· 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或推升通胀戕害经济 2009-06-11
· CPI可能全年负增长通胀根本不会发生 2009-06-11
· 应对通胀 资源为上 2009-06-08
· 现阶段通胀恐慌没有充分理由 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