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商业部门着力克服金融危机给消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强劲支撑和动力,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活跃和消费的持续较快增长。主要特点:
一、商品销售趋于走高。
1—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799.1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增幅高出去年同期8.1个百分点。从各月走势看,消费增速单边下行态势已趋于好转。1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8%;2月份增长19.2%,比1月份回落了3.6个百分点;3月份增长15.3%,比2月份回落了3.9个百分点;4月份增长15.7%,比3月份提高了0.4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型领军企业商品销售呈现回暖迹象,据省服务业委员会监测,沈阳市兴隆大家庭、新世界百货、百盛购物中心、卓展购物中心等12家大型零售企业,4月份实现销售额10.8亿元,销售增幅比3月份提高了8.3个百分点;大连市的大商集团大连商场、友谊集团、锦辉商城、友嘉购物、麦凯乐、乐购等9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达到5.2亿元,销售增幅比3月份提高了19.9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凸现活力。
近年来,大型商业企业以其消费环境、品牌商品、服务质量等优势领跑市场。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影响下,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速明显放缓,而经营相对灵活的中小型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活跃,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从批发业看,1—4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1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低于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9.1个百分点;从零售业看,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43.8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低于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15.9个百分点;从住宿和餐饮业看,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实现33.1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低于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16.7个百分点,特别是大众化餐饮倍受欢迎,带动了餐饮市场的整体走强。
三、家电下乡深入推进。
4月2日全省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持续火爆。截止到5月19日,全省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5万台,销售额突破3亿元。从品种看,冰箱、彩电、手机、洗衣机4类产品销售持续升温,分别销售11.5万台、2.9万台、1619部和2.7万台。新增的补贴品种计算机、热水器也倍受欢迎,从3月下旬实施到现在,已分别销售1370台和743台。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等新增补贴品种正在加紧组织货源,近日即可投放农村市场。在家电下乡的带动下,前4个月,我省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1.6亿元,同比增长17.1%。
四、物价水平降幅收窄。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已连续6个月呈现单边下降走势。1—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下降1.4%,其中4月份当月下降1.3%,比上月降幅缩小0.7个百分点。从八大类价格看,呈“三升五降”格局,累计价格同比上涨的是: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价格下降的是:食品类下降1.4%,其中猪肉、油脂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1.3%和25.8%,粮食、鲜蛋、水产品、蔬菜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分别上涨6.3%、4%、5.1%和4.7%。衣着类下降9.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居住类下降0.7%。
五、猪肉市场有所企稳。
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4月末,我省生猪价格明显下跌,令本已销售清淡、价格持续低迷的猪肉市场雪上加霜。据省服务业委员会监测,省内生猪平均出场价由甲型H1N1流感前的9.8元/公斤,徒降至8元/公斤,降幅达18.4%。猪肉零售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农贸市场零售价格由16.5元/公斤降至14元/公斤,降幅为15.2%。随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加强,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逐渐消除,进入5月份以来,猪肉市场趋于平稳,生猪出场价基本稳定在9.6元/公斤,零售价格也回升到15.3元/公斤。
当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夏季的来临,猪肉消费进入淡季,全省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趋于加剧。二是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以及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低落等影响,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降幅加深,PPI向CPI传导压力加大。1—4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降幅比前3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当月下降7.9%,降幅比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奢侈品、耐用消费品等高档商品以及成品油销售清淡。据调查,各大型商场奢侈品销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4月份,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仅增长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