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全球工业产出和贸易萎缩的速度加快,贸易融资条件恶化。WTO最新预测,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高达10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的进出口商因为资金紧张而被迫压缩业务或者破产,这一形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运转,也造成我出口企业贸易风险大幅上升。笔者认为,在此关键时期,中资银行应在促进贸易融资活跃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新变化
简要地说,现在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这种变化意味着对现金流、贸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趋同管理要求。另外,越来越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 ( 特别是大中型跨国公司)希望向其提供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服务的银行是这一领域中的意识前卫、技术领先者,并且具有敏锐洞察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眼光。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中资银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值得信赖的顾问和伙伴。
国际贸易和贸易融资领域的变化,都源自于全球普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企业破产案件上升和银行饱受有毒资产的侵害,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再加上近来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肆虐,使得国际贸易前景不容乐观。上述变化,给一些从事贸易融资和贸易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也使另一些银行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面对变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一些银行继续局限于所谓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以及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另一些银行已经意识到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不但需要继续注重传统的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
中资银行贸易融资难尽人意
首先,中资银行漠视贸易融资。贸易融资作为进出口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在全球贸易规模缩减的今天尤显重要。然而,中资银行对贸易融资并未从根本上加以重视,有些高层行领导对贸易融资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对其支持力度也并不像对外宣传的那么大。主要原因首先是银行更多重视符合中央刺激经济增长需求的信贷投放,因为一笔贷款的投放要远比贸易融资量大且操作简单,收益更高。贸易融资尽管风险相对一般贷款较小,且可为银行带来存款、其他结算等业务,但由于较强的专业性,且在当前银行的盈利模式下,贸易融资依然是一个微小的市场领域。
其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尚不能突破传统樊篱。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在结算的同时提供贸易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做法。对比国内银行业,各家银行的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千篇一律,以形式简单的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及减免开征保证金为主,而国际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尚未能形成气候,业务额有限,而为进出口商量体裁衣设计的结构贸易融资则更是鲜为人知。未来,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做法,将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与新的融资方式融合起来,银行的贸易金融服务从“产品导向”模式转变为“客户导向”模式将至关重要。
其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导致贸易融资中银行信用面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在我国,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融资方式(如信用证、出口押汇、进口押汇等)占据着绝大部分比例。其中,信用证占到了我国出口结算的50%-60%,其备受青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背后有实力雄厚的开证行或保兑行以银行信用进行担保。如今,这些实力雄厚的开证行或保兑行频频出现风险,从根本上动摇了信用证的基础,引发了银行信用危机,这些也对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开展形成制约。
中资银行需加快贸易融资创新
改变业务发展观念。国际上先进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有一个重要理念,即:贸易融资业务是一种交易性银行业务,银行应该从整个贸易周期即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到买方最后销售货物为止(从起点到终点)来关注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从分立的角度仅为一两个贸易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贸易单证服务。这对中资银行的启示就是,银行应该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合作关系的连续性。
顺势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战略。中资银行不能再游离于国际贸易供应链之外,而是积极参与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资银行的融资战略也不应再局限于对存货等实体物质进行融资,而是致力于协助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帮助供应链各成员实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在分析整个贸易周期中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全局化的观念,实时追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通过灵活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为客户降低跨境交易的风险,实现服务和产品的价值增值。
要成为贸易融资领域信息技术的领先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种传统的和采用电子商务技术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通过安全的国际互联网渠道提供全球性的交易技术平台;提供能够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现金流与贸易流的整合方案;具有良好的全球贸易信息技术操作执行体系;与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物流公司、船运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拥有一支勇于创新、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
充分用足用活贸易融资支持政策。3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通知》特别强调了对贸易融资的支持,明确规定中、外资金融机构2009年新增指标中,应将指标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各地区指标的增量部分应优先向贸易结算量大的金融机构倾斜。中资银行应充分运用政策支持,促进贸易融资活跃化。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