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小企业调查:企业担保呼唤“抱团”
    2009-03-09    作者:范非 郭中    来源:市场报

  处在金融危机“寒冬”里的不少中小企业急等钱用,本应挑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担的山西省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却普遍资本金规模小,信用等级低,难有大作为。

担保难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进入2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山西的中小企业出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为了救急,一些企业向当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申请担保贷款,但对方表示不予担保。“我的企业科技含量较高,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只要迈过面前的这道‘坎’,完全可能做大做强。担保中心为啥就不肯在关键时刻帮一把呢?”忻州有位民企老板不解地问。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实力弱小,可抵押的优质资产少,抵御市场冲击能力差。鉴于此,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更乐意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却常常“面露难色”。这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严重制约着该类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此,经过长期探索,各国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普遍的、成熟的做法。即,大力扶持组建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这一机构为之提供担保,企业一旦无力偿贷则由该机构代偿,从而在企业与银行间搭建起了合作平台。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中小企业的总数有近9万家之多,该省地方生产总值的50%、财政收入的40%、全社会就业的40%、城乡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均由他们提供。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无疑也在呼唤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担保能力建设,更好地帮助企业打通融资“瓶颈”。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寒冬”里,据不完全统计,该省已有8000多家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影响就业40多万人。处于危难中的全省广大中小企业被资金“卡住脖子”,急等钱用。信用担保机构此时能否伸出援手,决不仅仅是关乎企业自身存活的事,更关系着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和谐发展的大局。
  然而,遗憾的是,山西省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危机下并未很好地发挥功效。来自该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加之该协会的全省79家各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中,2008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在600万元以上的48家,仅占60.8%,有14家全年都未开展过一笔担保业务。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担保问题已成为导致该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是不想担保,而是担保能力不足”

  为了探求担保难的成因,笔者在忻州某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进行了调查。该中心主任诚恳地解释说:“我们也知道一些企业理应帮扶,但确实不是不想给他们提供担保贷款,而是没有足够的担保能力。”
  据该主任介绍,财政部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行为、分散担保风险,做出了关于“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的规定;为了防范银行风险,国家银监会也提示:银行要注意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合作。自己中心的注册资本仅300万元,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而这家民营企业亟需600万元的担保贷款,根本无力承接。而且,中心的注册资本远远低于国家银监会规定的“门槛”,是通过找关系才硬挤进了个别银行的门缝,这才能够做一点小型担保业务的。
  其实,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信用等级偏低,难以适应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这一个县,而是山西省当前整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一个基本现状。该省信用与担保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对此提供了有力佐证:全省入会的79家各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最多的3.1亿元,最少的仅数十万元;绝大多数县级信用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不过几百万元,也就是说,他们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额最多只有几十万元,这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讲无疑只是杯水车薪;注册资本上亿元的仅有15家,尚不足会员单位总数的19%,换言之,如果严格遵照国家银监会的要求执行,其余八成以上的会员单位会“吃”银行的“闭门羹”,根本就不具备做业务的“资质”。

“联合担保”壮大担保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破解担保难,进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对于确保山西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该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李晋敏认为,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当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注资,增加其资本金,壮大其实力,鼓励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山西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政府注资,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使各级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普遍得到跨越性发展的;最实用、见效最快的办法是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实施“联合担保”“抱团”经营,加强各级、各类机构间的合作,把分散、有限的资本集聚起来使用,实现资本和信用的升级。
  事实上,作为山西省信用担保机构“龙头”的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近年来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先后与各市及襄汾、临猗、绛县、万荣等10多个县市合作,成功地创出了与市县信用担保机构联保、共保、再担保等多种合作模式。合作促进了山西青山化工、维之王、远征化工等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的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成为单项产品的全国“老大”。去年年底,该公司为闻喜八达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1000万元,闻喜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提供了再担保300万元。“我们的注册资本仅600万元,要不是与实力雄厚的省公司“抱成团”,根本不可能参与到这么大的业务里来。”闻喜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徐主任说。
  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董事长曹晓尔深有体会地说,“联合担保”首先是打破了信用担保机构缺少资本金、实力弱小的“瓶颈”,可以更好地满足山西省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联合担保”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能够有效分散和降低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第三,合作双方或各方可以将各自分别具备的财力、人力、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享互补,从而提升了担保信用水平。
  据统计,山西省信用担保机构的年体系合作总额为15亿元,仅占整个行业全年担保总额的24%。由此可见,在鼓励、引导各级、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合作,“抱团”经营方面,山西省还有大量的工作迫切要去做。

  相关稿件
· 广州为中小企业购买电子商务服务共抗危机 2009-03-09
· 鼓励发明创新 欧盟助推中小企业 2009-03-05
· 银行“歧视性对待”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2009-03-05
· 资金缺、贷款难令中小企业发展进退两难 2009-03-05
· 核销呆坏账能否解困中小企业?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