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第二波金融海啸冲击相对较轻
    2009-02-27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借债较多与英美联系密切的经济体,比如冰岛等国,在第一波金融海啸时已经倒地,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深化,资金流出地开始出现危机,银行涉险、外资抽逃、出口锐减、货币贬值……东欧等经济体遭遇狂风暴雨,而与东欧联系密切的西欧早已陷入衰退之中。

  不大可能有第二波金融海啸,或者我们应该把目前的冲击视作第一波海啸的尾部冲击。金融海啸正在清算已有的金融衍生品种、对冲基金和投行。投行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杠杆化的对冲基金将会倒闭,而信贷违约掉期CDS市场总额65万亿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但这都是现实的风险,而不是第二波的新增风险。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年初曾经表示,金融海啸第二波产生的渠道将会有三个:第一为首波余波未了,企业去年第四季业绩可能远差于市场预期;第二为在首波影响下的信贷紧缩及经济下滑情况出现恶性循环,并反弹至金融市场,导致大幅度调整;第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扩散至金融领域。新兴市场将首当其冲。从现在来看,第一点已经毋庸置疑,是第一波海啸的自然反应,第三点各国开始通过协商解决,关键是第二点,各国政府正在紧急救援,从美国政府抢救花旗、美银,中国各金融机构去年增发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救援行动如火如荼。
  美国政府要保住的是传统商业银行和企业债市场,为信贷市场化冰。事实上,如果传统商业银行倒闭,全球经济就无处可去。
  由于政府信用担保,美国的企业债市场已有融冰信号。《华尔街日报》报道,有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成功利用正在解冻的信贷市场以低利率筹集大量资金,其中,思科系统2月9日发售了40亿美元债券,以充实其用于收购的资金。在思科大规模发债之前,企业债券市场在过去5周里已成功进行过一系列债券发售。这些债券的发售规模以及相对较低的风险溢价表明,投资者对优质公司的债券非常渴求。据研究公司Dealogic的数据,今年以来,美国公司共发售了783亿美元不享受政府担保计划的投资级企业债。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去年四季度月均210亿美元的无政府担保发债额。
  金融海啸的深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有东欧那么大。这倒不是因为中国经济独立于全球经济之外,也不是因为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受到政策的呵护,而是中国有比较厚实的防火墙。
  中国受的负面影响已经充分暴露。中资机构购买的美国债券从去年开始陆续抛售,确认浮亏,购买结构性产品的套保交易亏损浮出水面,由国资委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而后动用国有资本预算注资。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投资组合总额为1.06万亿美元,其中51%是美国国债,42%是GSE(美国政府相关企业)债券,剩余7%是企业债券(包括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证券等)。总体而言,中资金融机构将有上千亿美元的资产灰飞烟灭。
  中国受到最严重影响的是实体经济,去年一波海啸早已把中国出口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情况不可能比现在更坏了。
  在一系列测试之后,政府让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提高出口退税率,帮助中国出口企业度过严冬。但中国企业的出口退税只不过给国外销售商的进一步压价提供了口实,这些措施没有多大效果。真正有效的是中国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他们给全球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出口量急剧下跌后,类似于富士康、好孩子之类的企业接到的订单在陆续回暖。当然,大部分企业仍然毫无起色,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上千万从农村出来的劳动力,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工作,或者在家乡熬过艰难的经济寒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防火墙是藏在银行中的巨额储蓄,和大量的外汇储备。幸亏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没有超前消费,有这些财富做后盾,政府才能够放松信贷,才可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够推行赤字财政,靠政府投资保住基础行业和大型企业不会倒闭。
  相比冰岛、东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受到的冲击较轻,这说明中国经济体的内生能力较强,也说明在金融等方面中国并没有跨出全球一体化的接轨步伐。但由此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引领全球经济走出泥淖,还是不要说这种大话。

  相关稿件
· 第二波金融海啸对A股影响有限 2009-02-23
· 金融海啸或是解决就业问题良机 2009-02-19
· 金融海啸将掀破坏性更强第二波吗? 2009-02-17
· “飞越重洋”当头遭遇金融海啸 2009-01-05
· 金融海啸“卷走”德国富豪400亿欧元资产 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