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力促参众两院通过了7870亿美元救市方案后不久,在他刚刚公布了旨在稳定住房市场的抵押贷款援救计划之后的第二天,美国股市就创下新低,道指跌至12年来的最低点。市场在议会虽然没有投票权,却以自己的方式做了表决。奥巴马的首演失败了。 没有人否认奥巴马是个智商和情商都极其超群的领袖。但历史上,领袖搞不好经济的,比比皆是。人们在竞选中都见识过奥巴马的敏锐战略眼光和雄辩口才。但眼光再远大,眼前的路也要一步一步走过去。在民主党内初选时,就有很多人担心奥巴马治理经济的能力,认为其不及希拉里。如果金融危机早一点爆发,而不是在党内初选已经结束两三个月之后才爆发,那么希奥之间的胜负,也许就是另一种结果。 当然,奥巴马以“变革”为旗帜,在这场金融经济危机面前,也有其积极意义。我两个月前曾说过,美国这场经济危机并非朝夕之事,而是其经济发展模式积累下来的长期痼疾所致,是一场体制性的失败。过去30多年里,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逆差,弥补长期逆差的就是资本账户的净流入,相对于美国一直在通过出口“金融产品”而平衡货物贸易上的逆差。这背后的理由,则是全球投资人都认可“美国制造”的金融产品,信赖其背后的那个金融体系。一旦这个体系本身、而不是仅仅是其中某一类或几类产品丧失信用,美国经济过去30多年所依赖的增长模式便是无根之木,其衰退期就很可能比现在多数人想象的更长。我个人认为,目前各种认为美国经济会在2010年走出衰退的论调,均过于乐观。美国经济恢复增长,恐怕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要等到2013年前后。 要根治这场因体制性失败而导致的衰退,大概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所谓“求之于内”,或者说,是孤立主义路线。放弃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放弃每年巨大资金净流入带来的好处;改变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提高国民储蓄率;提升本土制造业和本土就业,减少贸易逆差甚至转逆差为顺差。这条途径的极致,就是美国重新变成世界的制造中心而非金融中心。表面上看,这条路中正平稳,符合常理。在我看来,它实际上是条死路。不要说改变美国人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需要漫长的时间,也许10年,更重要的是,在产业结构上做这种倒退式的调整,必然导致世界经济总量的萎缩。如果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重拾制造业,那么谁来消费制造业、用什么产业创造的价值来消费制造业呢? 第二条,也是可能较快拯救美国经济的途径,乃是通过大刀阔斧的体制性“变革”,重振美国的金融体系。在不伤及自由金融制度的活力、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提出全新的监管理念,恢复全球投资人对“美国制造”的金融产品的信心,重新提高金融工具的杠杆倍率。应该说,在进行这方面创新方面,奥巴马有优势。因为他进政坛时间短,背景清白,和华尔街利益集团没有什么瓜葛,不怕得罪人。他上任不久,便抛出“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的重磅言论,狠狠敲了华尔街一记警钟。在这方面,我至今仍对奥巴马抱有较大期望。 从全球共同利益、包括中国的国家利益角度看,美国选择第二条路是唯一的正解。今天,许多人质疑“中国大量出口美国积累了外汇储备———将庞大的国家外汇储备投入美国———刺激美国国内金融业发展产生巨大需求———购买更多中国产品”这样一种经济循环,认为它是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认为它是产生危机的根源。这个看法有其道理,但全面否定这一经济循环则是错误的。我们观察任何有效的经济体内部,产业分工和经济循环都是支撑成长的必备条件。城乡分工、金融部门和制造部门的分工,俱是如此。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一个像美国这样的金融中心,或者若干个多元化的中心,所谓“全球化”将大规模倒退,全球经济增长将失去最核心的动力。 换句话说,目前这场经济危机是一场全球的体制性危机,它只有通过全球经济金融体制的共同调整才能解决。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如果转向“求之于内”的孤立主义路线,片面依赖扩大“内需”的办法,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扩大政府赤字和政府投资的办法,都只能在短期缓解危机,不能帮助经济恢复长期增长。 但奥巴马政府最新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正是充满党派色彩和浓烈凯恩斯主义气味的。无怪乎它让广大投资人倍感失望了。连奥巴马本人的支持率,也急降10个百分点。好在奥巴马刚刚上任,仍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正。否则,无论美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将蒙上更深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