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支持改革的国民
    2009-02-17    作者:景凯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近日主张,将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与国家外汇储备的一半分给老百姓,具体建议是:“国有上市公司拿出40%股份,外汇储备拿出1万亿,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人民币,发到每个人手里是1万块钱,五口之家将分到5万,这将有非常大的财富效应。”对于张教授过去的一些经济主张,我一直是很反对的,但此次却很愿意支持他一把。

  按说经济学是很专门的领域,外行人本无从置喙,但国计民生原本就是一个常识,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常识去理解想必并无大碍。对于张教授的这一主张,我认为一是可能的,二是必要的。何谓可能?国有公司股票与国家外汇储备在理论上属于全体国民所有,国民资产的再分配可以有多种形式,发放股权和现金也是一种。比如最近商务部高层官员就表态,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采取特殊的办法,为了拉动内需,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既然地方政府可以发放消费券,中央政府同样也可以,这应当不存在理论上的问题,引起争议的最多不过是发放的数额多少罢了。
  为什么说必要呢?我想张教授应当清楚,当初由主流经济学家主导的国企改制,现在看来是只要效率而忽略了公正。所谓国企改制,就是将一部分国有企业改为民营企业的产权改革。在当时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效率的情况下,改革的确势在必行。但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改革,而在如何改革。不同于前东欧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模式,即以非实物的价值形式,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平等的初始分配,也不同于中国最早的农村改革,基本上保证了公平分地,中国的国企改制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将国有资产作价“分”或“卖”给原来的管理者阶层,化公为私,一步到位。在当时看来,这种权力主宰下公众无从参与谈判和博弈的经济转轨无视社会公正所必需的交易费用,成本自然是很低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中国经济后来的飞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但从长远观点看,这种起点不公正无疑包含着隐忧,因为无论经济效益有多大,它都意味着以大多数国民的长远利益受损为代价。
  首先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前此几十年国民生产积累的公共财富,通过权力指定,一夜间便低价转变为少数人的财产,其本身便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用某位学者的话说,是“抢来本钱做买卖”,“从掌勺者私分大锅饭到掌勺者私占大饭锅”。其次是对待下岗人员的不公,且不说改制没有考虑到每个生产者所拥有的股权,单说买断工龄一项,就没考虑到从前的低工资中本身就包含了退休金、医疗费的交纳,也没考虑到货币贬值的递减规律,只是付出少量钱,将他们推到没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社会上自谋生路。就此而言,今日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部分不是竞争的结果,而是起点不公正的结果。
  由于只重效率不重公正,国企改制成了少数人的游戏。也就是说,改革的初衷是基于道德上的正义,让中国人富裕起来,而在如何改革国企方面,却没有做到道德上的正义,而是有悖于法理上拥有国民资产的大多数国民的利益和意志。缺乏公正的社会改革,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导致改革的公信力受挫。因为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不只是利益问题,也是社会心理问题。
  国企改制早已完成,不公已经形成。我不认为有些人的看法是可信的,他们认为原始积累的不公到了下一代就会自动合法。因此,目前提出改革的结果公平,采取补救的措施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要把高收入的人拉下来,如当前正在热议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改革,而是将低收入的提上去。由上所述,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财富的增加,是许多国民承受了个人牺牲而获得的,张维迎教授适时提出这一主张,我觉得正是势之必至,理之固然。这不过是政府对国民多年来支持改革的回报,也是主流经济学家们忽视起点公正的一次赎罪。

  相关稿件
· 分散外汇储备福兮祸兮? 2009-02-17
· 外汇储备和国有股票怎样“瓜分”效率最高? 2009-02-17
· 分外汇储备让百姓的财富回归百姓手中 2009-02-17
· 外汇储备分给个人似是而非 2009-02-17
· 张维迎:应将一半外汇储备分给百姓 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