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外汇储备如何使用的问题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谭新木也发表了他自己的观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巨额外汇储备的问题。他的这番话再次掀起外汇储备讨论热潮,各路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与中投集团总经理高西庆的争论。张维迎建议,从将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中拿出一半来分给国民,让每个中国人都变成美国债券的持有者。对此,高西庆强烈反对,理由是,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后,政府不好对其进行集中控制管理,如果出现美国国债抛售潮,中美两国都“什麽都没有了”。
高西庆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资的失败削弱了他的说服力。第一,在外汇储备迅速积累的这些年中,政府一直保持对其集中控制,但迄今没有找到高效率的经营之道;第二,大量投资美国国债,将中美两国利益捆绑在一起,造成在美元贬值过程中不抛吃亏、抛了更亏的困境,说不清是被动的应对还是主动的战略。但是高先生论点的缺陷并不能反证张教授的正确。首先,外汇储备如果分到老百姓手里,极有可能很多人会选择抛售美元兑换人民币,结果就是造成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经济。其次,如果央行被迫通过发行人民币回收美元的话,则无疑回到了当初:美元回到了国家手里,老百姓手里多了人民币,效果等于增发货币。
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是安全和增值。分散好还是集中好,首先要确定国家到底需要集中掌握多大的额度才能保障安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可惜的是,无论是张维迎,还是高西庆,或者是其他的经济学家,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从1000多亿开始就说太多,一直说到现在。张教授以日本一万亿美元储备来说明中国一万亿也足够保障安全,至少是不严谨的。中国持有的7000亿美元美国国债是一个存量,而存量对防范风险的作用不大。
外汇储备要用于国内,其实渠道很多,比如建立石油、黄金或者大宗商品储备,也可结合现在的刺激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对于后者,以前老觉得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副司长的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陈炳才有一个不错的建议。他在《经济观察报》上撰文说,国家可以拿储备先进口,让企业代销,或者委托加工,或者作为股权入股,或者把进口的物资、能源、设备作为注资。他说:“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不要被观念束缚!”扶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关键,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这方面兼顾公平与效率,比无论男女老少见者有份进行瓜分的做法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