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多此一举
    2009-02-11    作者:沈仰佑    来源:红网

  要不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争论激烈,莫衷一是。我的意见是,在现阶段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完全是多此一举。

  高中文理分科始于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经过30多年的运转,虽然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总体情况良好,培养了许多高质量的理科和文科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现在有专家认为,中学不再进行文理分科,因为文理分科必然导致一些学生的素质缺陷。对这种说法,我不敢完全苟同。
  什么是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人文、科技等方面。从理论上讲,学生是打基础的阶段,多掌握一些知识并非什么坏事,但就一个具体学生来说,毕竟精力有限,既不可能什么都学,成为全才,也不可能样样素质俱全,存在某种素质缺陷是难免的,只要他思想道德高尚,将来能掌握一二门技能就行。事实上,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而实行文理分科,恰恰适应了这种发展和变化。
  诚如有网友所言,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他们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据我所知,高中文理分科一般在高二上学期或下学期,这时的高中生大多有一定的文理基础,不必过度担心某方面知识的缺陷。鄙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读高中,当时虽没有文理分科,班上确有一些同学(包括我在内)偏重文科,但为了应试又不得不应付理科,结果牵扯了我们不少精力。现在想起来真有些懊恼,假如当时就实行文理分科,那该多好啊,也许我们的文科水平还可以提高一些。
  学生素质主要取决于教育培养和自身的实践和锻炼,而不是文理分不分科。即使文理不分科了,如果离开了正确的教育引导,离开了自身的勤奋努力,学生的素质仍然是提不高的。有人把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不是归罪于应试教育,而是归罪于文理分科,岂不打错了板子?再说,成才的道路除了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当初只念过一年半初中,但他凭着一股“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学习劲头,几十年来,刻苦钻研技术,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效率世界记录,成为世界一流的桥吊“技术专家”,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能说他缺乏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把素质教育的希望寄托在文理分不分科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不仅十分可笑,也是十分幼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现阶段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很有些不合时宜,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只会更加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变成整天拉磨的驴子,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二是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不利于他们主动、自由的发展;三是由于专业基础打得不牢,不利于将来的深造和发展。更何况实践也证明行不通。早在2002年,江苏就积极推进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试点,2002年,江苏高考实行“3+大综合”,初衷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综合”是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6门课出在一张卷子上,这套改革方案,仅仅实施了一年,就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门课,负担太重,而且高校在选拔人才时也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而宣告失败。
  学校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有益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完善、成功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地发挥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人事教育的对象》)而这种“完善的教育”之来,离不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离不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果离开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就文理分科谈文理分科,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是一种“乱折腾”,实属多此一举!

  相关稿件
· 取消文理分科欲速则不达 2009-02-11
· 看清取消文理分科的真实“民意” 2009-02-11
· 讨论文理分科要有前瞻眼光 2009-02-11
· 结不除,取消文理分科意义不大 2009-02-11
· 取消文理分科需要三思而后行 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