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理分科须以教育公平为基础
    2009-02-11    作者:万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可行”成为新教改讨论的焦点之一。目前对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网上调查表明,大部分人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甚至有的网站上赞同的比例高达70%。但这个数据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从网络普及率的城乡差异的角度估测,因为网络技术的不够普及等原因,农村地区的网络民意没有得到反映。

    话语权的丧失在一定程度往往意味着对于改革方向的影响力的弱小,对于改革具体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度的缺乏。“取消文理分科”很可能再次拉大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农村的高考录取率进一步降低,进而继续拉大城乡的知识差距和贫富差距。这显然不应该是新教育改革的初衷。
    我们认为,新教改必须以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化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为重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文理分科”等细节性问题。农村地区高中教育的现状是学生众多,而教育资源投入太少,最终他们要面对的是各大重点高校分配给他们的极小比例的名额。作为国家一视同仁的最终纳税人,他们得到的是远小于城市地区的平均教育成本和更少的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这样一种教育不平等进一步加大了原有的经济不平等。因此,重新构建我国的教育资源投入格局和划分高校的录取率的地域分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
    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再去研究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则不会偏离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则。否则,以农村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源配置,匆忙取消文理分科,则会面对诸多教学资源难以迅速跟上的劣势,而农村学生有限的学习资源也将被进一步稀释,让农村在与城市的教育竞争中又落后一步。简单的“文理兼修”诉求往往忽略了广大教育资源投入贫乏的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前者所要求的种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和师资配置等在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原因投入偏低,这无疑加大了各类“文理兼修型”改革在农村推广的难度(比如理科类的很多实验室在农村都很缺乏,文科类的图书馆也少有配备)。一旦贸然向全面型的“文理兼修”转型,则农村面临的实际是与城市学生相比更为落后的起跑线。
    文理分科的另一好处在于学习对象的相对集中更能在考试中凸显某些学科的禀赋优势,而始终是考试导向的学科增加式的学习未必能达到综合素质提高的效果。从取消文理分科的实践来看,2002年江苏地区尝试取消了文理分科,采取的是“3+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制,效果并不理想,仅仅实施一年即宣告失败。因为学生觉得学业太重,而高校也很难区分考生的特长。
    尽管“取消文理分科”的可行性不高,但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可以考虑各种替代解决方案。如在高校里将部分补课型课程(理科学生选人文类,文科生选理科类)转为必修,加重其学分比例。因为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学和阅读,面临的考试压力也小很多,这样或许可以修补学生的教育“瘸腿”问题。

  相关稿件
·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要慎重 2009-02-11
· 取消文理分科不必齐步走 2009-02-11
· “取消文理分科”引发升学制度大讨论 2009-02-11
· 高考分科 2009-02-10
· 把每一分科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 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