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指数显示中西部成为发展最快地区
    2009-01-15    作者:沈梦菲 李松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年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8)”报告研讨会上,项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彭非这样说。
    以往提起中西部,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落后、发展缓慢、贫穷等印象,而“中国发展指数(2008)”报告却告诉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开始加速。
    在这份报告里,中国发展指数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四个分指数,四个分指数组成一个总指数。根据总指数的高低,全国31个省区市可以划分为四类地区,2007年还处在得分最低的第四类地区的陕西、江西、宁夏,2008年都进入了第三类地区。
    尽管从总指数的得分上看,北京、上海依然是全国的排头兵,但在增长速度上,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的排名大都比较靠前。在增长最快的前10名当中,中西部地区占了8个。综合发展增长最快的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江苏、海南、贵州、江西、甘肃、宁夏、新疆和西藏,排在最后8位的是湖北、广东、黑龙江、山西、天津、广西、安徽和上海。
    “这说明我国的西部开发战略进一步显现了效果,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中国发展指数(2008)的报告中这样描述。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缺少活力、被东部沿海地区远远甩在身后的中西部地区,正在重现活力,加快改变原有的面貌。
    改革开放之前,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相反,由于一些重工业企业的聚集,中西部地区一度也曾是发展迅猛的地区。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已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中部地区不及东部地区的1/2,西部地区则不及东部地区的1/4;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2.1倍,是西部地区的2.7倍。
    就在此时,国家开始酝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把全国经济的统一性和地区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把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结合起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在拉大。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过一份报告,从1997年到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例从54.14%下降到52.60%,西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例从43.08%下降到40.59%。
    从东到西,我国的地区发展呈现了三个台阶的特点,这种状况一度被某些学者称之为“三个中国”现象,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居民在为去哪里度假而热烈讨论的时候,西部地区的农民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为解决温饱问题发愁。
    中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全国大部分的原油、天然气、原煤、有色金属等等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资源,都来自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缺人才、缺资金,也缺少政策的支持。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了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这个战略决策在2000年开始落实,一批重点工程在西部落地开花。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才输入项目开始实施,一大批大学生走向西部,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发展阶段来看,中西部地区依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在发展速度上,中西部地区已经越来越快。在2006年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就提到,我国内地的东北和西部一些城市竞争力在迅速提升。
    此次中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健康指数增长最快的3个省是海南、贵州和四川;教育指数增长最快的是西藏、江西和甘肃;生活水平指数增长最快的是北京、上海和安徽;社会环境指数增长最快的是西藏、江苏和宁夏。四个分指数中,增速最快的都有中西部省区。
  相关稿件
· 重塑中国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 2009-01-15
· 区域一体化不是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关键 2009-01-13
· 中国3G发展大事记 2009-01-12
· 长三角、珠三角,不走同质发展路 2009-01-09
· 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发布 200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