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受冲击大、压力大、困难多、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民营企业究竟能否躲过这次“寒流”、安然过冬?据新发布的民企生存状况报告显示,浙江省民企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总量保持增长 增速明显下滑
浙江全省企业总数达68.1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幅回落1.2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52万家,同比增长7%,增速快于全省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但增速出现下滑,增幅回落2.38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企业7.02万家,同比减少10
%,为近六年来最低。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全省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0350亿元,比去年减少5.25%,增幅回落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7亿元,同比减少1.26%,增幅回落36.2个百分点。
制造业形势严峻 行业生存冷暖有别
浙江全省制造业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24%,注吊销数上升7%。特别是绍兴纺织业、台州缝制设备行业、温州鞋革、打火机行业、嘉兴皮革业、宁波服装行业等都面临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生存状况恶化等问题。而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企业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7%。
“规模以上”企业 异常倒闭逐月增加
潜在风险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困难企业和行业开始扩散,已从轻工业波及重化工业,从区域一般产业波及到主要行业,从出口导向型企业波及到内销导向型企业,从中小企业波及到龙头骨干企业,企业消亡数量增多。浙江省全年私营企业注销数2.2万家,同比增长10.99%,为近六年最高。 除因经营不善等原因正常注销歇业外,还出现了企业突然倒闭、企业主隐匿等异常情况,倒闭企业逐月增多。截止目前,全省民营企业共发生突然倒闭、企业主隐匿等突然变故事件302起,而11月初统计时仅为99起,可见倒闭有加速增多态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多发于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台州等地区;从企业规模来看,主要集中在规模企业。其中注册资本金100-1000万元的企业107家,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35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绍兴市的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580万元);从产业特征看,主要集中在外贸出口、传统产业产品以及虚拟经营等产业;从行业分布来看,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类行业出现突然关闭的企业有116家,占了突然关闭企业总数的38.4%。在突然倒闭等异常情况中,有的由于资金紧张,选择利用民间高利贷解燃眉之急,加速了企业的消亡;有的由于企业主市场经营风险意识不强、决策不慎,盲目投资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因受担保牵连而无法运转。
新兴行业方兴未艾 转型升级开端良好
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好态势,网络经济彰显活力。目前,浙江省有50.6%的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有20.8%的企业已使用电子商务。全国有将近70%的行业网站聚集在浙江省。第三产业企业增速及增加值均超过第二产业。浙江全省第三产业企业达到34.3万户,同比增长6.47%,在企业总量的占比超过50%。第二产业企业32万户,同比增长2.8%。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软件业和通讯制造业企业增速同比分别达到11.4%、6.7%、5.3%和4.8%。
品牌引领经济 升级趋势不断增强
品牌创建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引领经济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浙江省累计注册商标33.7万件,同比增长19%;浙江省拥有驰名商标239件,继续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0%。浙江省新增商标国际注册1万余件,累计达2.9万件,位居全国首位;地理标志再传捷报,“安吉白茶”、“绍兴黄酒”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龙井茶”、“金华火腿”、“东阳木雕”等千年品牌成功注册,全年新增14件,累计达58件,占全国1/5;浙江省新认定品牌基地11家,累计达66家,品牌基地正日益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有力推进器,义乌、瑞安等32个市县入围全国县域商标发展实力百强县,入围数量居全国之首。品牌经济魅力开始显现。
规模实力不断攀升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人才、技术、管理等知识型要素投入,重视原始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企业稳步做强做精,联合抱团趋势增强,整体实力节节提升。全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207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8.9万家,同比增长12.2%,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8万家,同比增长13.3%,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达到2.43万家,同比增长18%,超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达1000家,同比增长27%;全省新增企业集团306家,总量达1465家,同比增长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