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月,我国两大炼油商中石油、中石化部分加油站延续去年年底自行降价的风潮,降价地区和降价幅度甚至进一步扩大。伴随着更为广泛的民营加油站“降价”行情,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罕见的“价格大战”景象。此轮“降价”行情还将持续多久?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的降价空间还有多大?
降价促销只是暂时
降价促销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滑所导致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随着炼油企业因消费不通畅逐渐采取减产等措施,市场供应会逐步减少,届时这种加油站纷纷降价促销的情况会很快得以缓解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当前中石油、中石化采取的降价促销仍为临时性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滑所导致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他指出,生产领域对消费疲软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炼油企业因消费不通畅逐渐采取减产等措施,市场供应会逐步减少,届时这种加油站纷纷降价促销的情况会很快得以缓解。 2008年11月初,中石油、中石化位于湖北、山东等地的加油站相继下调了成品油零售价格。这一趋势在12月底愈演愈烈,两公司在上海、福建、重庆等地区加油站纷纷加入。进入2009年,这场由两大石油公司和民营加油站参与的“价格战”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价幅度也越来越大。两公司在浙江、江苏、广东、海南等地加油站价格相继出现松动。在上海,两公司甚至已进行“第二轮”降价,中石油93号汽油价已降至每升4.66元,比地区最高限价每升5.06元低了0.4元,比北京地区的价格更是低了逾0.7元,竞争激烈程度与此前两公司“价格联盟”的状况相比,令人咋舌。 针对地区加油站降价现象,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部分地区销售公司下调成品油价格纯属个别行为。各地区销售公司在经营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春节期间正逢成品油销售淡季,部分地区公司根据年内任务完成情况不同,选择通过促销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适当下调价格,“是非常正常的商业手段”。 董秀成解释说,石油企业生产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去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影响,石油石化终端市场急剧萎缩,石油企业在缺乏预期的情况下,面临高库存难题。流通环节库存积压会进一步影响炼油企业生产,导致炼油企业出现“憋罐”,并进而影响上游原油生产环节,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种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石油企业来说,这种损失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为了尽快消化库存,两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入民营加油站降价风潮,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价格联盟”。
需求疲软仍将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汽油处于需求淡季,柴油需求呈现低迷。宏观经济面导致的能源需求下降将陆续显现,短期内市场基本面不会有明显变化,供过于求的疲软行情一定时间内仍将持续 同样受需求疲软影响,在价格方面更加灵活的民营加油站最早掀起了此轮“降价”行情。国际油价在2008年下半年急剧下跌,地方炼厂炼油成本降低,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批发环节价格下调,更为民营加油站降价扩大了空间,并进一步加大了两大公司成品油销售面临的压力。 对此,中石化相关人士说,部分地区销售公司大幅下调零售终端价格,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减少,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亏损,本身并不是企业所愿意看到的。完全依靠价格竞争的手段进行促销从根本上也不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 市场监测显示,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战的推进,成品油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逐步缩窄。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两大公司曾在去年12月加大对炼厂资源向销售环节的转移,1月上半月两公司降价销售的仍是这批资源,由于不含1月份开始增收的消费税部分,这批资源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随着1月炼厂出厂资源逐步调拨到位,其成本因增收消费税已大幅提高,继续降价销售,意味着亏损的到来。预计两大公司降价空间将逐步缩窄。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汽油处于需求淡季,柴油需求呈现低迷。宏观经济面导致的能源需求下降将陆续显现,短期内市场基本面不会有明显变化,供过于求的疲软行情一定时间内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