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降息兼顾消费与投资
    2008-11-28    陈波翀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不到两个月时间,央行年内四次降息,而且此次降息明显针对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旨在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其核心目标是为了保增长。

    此次降息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降息幅度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之最。1997年10月,央行曾一次性降息144个基点。此举也意味着,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可能远超市场预期。从外部环境来看,各主要经济体均开始陷入衰退。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为94.7,较上月大幅回落10.6。央行调查也显示,反映外需的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内需的国内订单指数较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10月末的M1增速甚至跌至9%以下。

    第二,降息显示了央行保增长的决心。本次“双率”下调分别为年内第四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第三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第三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第二次区别下调大型及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第一次下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第一次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第三,大幅降息符合货币政策反向操作宜“慢紧快松”的原则。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仅新增1819亿元,而前10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约36600亿元。不难看出,前三次降息的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央行选择一次性降息108个基点,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说继续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在放松银行信贷额度限制的硬约束基础之上,再一次为银行信贷松绑,从供给的角度保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足。
    从政策衔接的角度来讲,本次降息明显为对接4万亿元投资计划做好了铺垫。众所周知,投资计划的落实,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银行的“惜贷”行为扮演了拦路虎的角色。本轮降息之后,银行利差继续收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惜贷”的矛盾。除6个月以内期限贷款外,各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全部下调108个基点。存款中占比超过一半的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却仅下调36个基点。利差收窄的直接后果就是银行重新重视规模扩张,贷款投放有望回升。
    从降息的幅度来看,刺激消费的意图比较明显。首先,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并无特殊安排,表明本轮降息并非特别针对房地产市场。但利息支出的大幅下降,可以部分抵消高房价对于购房需求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的释放。其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52%,对于即期消费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最后,大幅降息有助改善企业投资决策函数的盈亏平衡点,企业的生产性消费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也应该看到大幅降息对于消费的不利因素,即居民储蓄存款的利息收入同比下滑。同时,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减半,则表明了央行呵护商业银行之意。毕竟商业银行有一半以上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此举直接导致了银行利差不至于过度收窄。
    经过本次大幅降息之后,市场对于继续降息的预期开始减弱。我们认为,在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明朗之前,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本次降息的效果有待12月份央行数据验证,企业的投资意愿及居民的消费意愿能否如政策所愿大幅提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稿件
· 调整经济结构与降息同样迫切 2008-11-28
· 央行降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 楼市回暖或提前 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