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程方平:大学生就业难题高校无法独力解决
    2008-11-27        来源:和讯网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程方平

高校扩招确实带来教育质量明显下降

  和讯网:一说高考上大学,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改革是从1992年开始的,但是给我和其他人印象最深得是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虽然说扩招能够圆很多人的大学梦,但是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学的师资等硬件设施跟不上,这两年开始突出显现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人说这是当初1999年扩招造成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观点您认同吗?是扩招惹的祸吗?

  程方平:就跟月亮惹的祸一样,这种说法有一定的背景,扩招是适应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愿望,我觉得是合情合理、顺应民意的。但是扩招后带来的质量下降,这也是非常明显的问题。而且在扩招过程中中国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他国家也一样,其实说质量下降的部分是扩招的一部分,原有原来的教育大学教育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的,在同龄人口中大概20%左右的人有良好的习惯、很好的基础,很有潜力,这些人原来上大学,以后出来也是精英。在行行业业是科研、领导等等。

  程方平:扩招以后出来的方向就发生变化了,也可能就是普通工人,但是这个普通工人跟原来的普通工人不一样了,有高学历了、他的见识、思维、魄力可能都会更理想。但是我们高校的这些设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程方平:突然就上了,在这里我不想对决策做过分的评价。只是说我们现在的高校在原来的承受力之下,生源急剧扩大,在这方面的准确是不足的。我听说有的高校老师一个星期要上将近20节课,要跑三个校区,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质量怎么能够保障?

  程方平:另外实习场所,教师跟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互动、大家的互相启发等等都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习者其实也要调整,因为你是在扩招的状态下进去的,而过去上大学,大家都觉得我上大学毕业了,肯定当白领、进入国家机构,国家包分配,所以大家为什么不惜血本进行高考,就是宝押在后面。但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历的人口增加对应的就业岗位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白领岗位还是比较有限的。

  程方平:你想一想中国一年正规大学生现在每年是四五百万,要说全口径的就业应该说还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但是如果都集中在国家机关,由国家来包分配,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或者说求职能力。而在这方面,也折射出我们的整个教育是有问题的。我到澳门、香港,包括到其他发达国家,那些教授跟我讲,你们的学生到了大学毕业还不会找工作、还不会贷款、还不会炒股,还不会看广告,他说我们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后就懂这些了,所以到了上大学的时候也可能上一年就自己休学挣钱了,挣完钱回来再继续上学,就业的事学校只给提供一个信息服务,没有其他要求。

    程方平:我们现在把责任压到各个大学身上,这本身对大学也是不公平的。我们看一看那些成功人士,有几个是蹲办公室,国家安排好成功的,其实更多是自主创业,自己去经营、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创造。所以在这些方面作为政府不要大包大揽,更重要的是提供,比如说我们鼓励年轻人创业,给年轻人创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低息或者说长期还贷的好环境,另外给他们服务、给他们指导,让更多人不是把自己的命运系在政府身上,而是系在社会、系在自己的创业上,西部开发遇到问题。为什么不吸引大学生去那边创业。

    程方平:就像当年美国通过一些政策来刺激开发西部一样,如果在西部创业的这些大学生有比较好的免税政策、比较好的贷款政策、比较好的创业的土地资源的配给,或者说是优惠政策,我想很多人会从东部沿海、从大城市向西部去,而在那些地方机会是很多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高校能独力解决

  和讯网:等于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不是学生个人或者是高校能够解决的,而是在国家更宏观层面来解决的。

  程方平:这个问题如果压在高校上,高校不堪重负,而高校真正要做的教学、科研的事反而被缩小了。在这些方面作为国家也好,作为国民也好,要为高校发展一个好的空间,才能给我们的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程方平:现在就业率是考核高校的一个标准。

  程方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的确立还是值得探讨的。

  和讯网:现在出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社会在不停地强调大学生放下身价,不要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有时大学生收入会很低,零块钱也去干,只要给我一个就业机会就行了。有些是损害大学生权益的,怎么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利和自身利益的问题呢?

  程方平:你说的问题非常实际,我听说有零工资的,或者说大学毕业才拿四五百块钱,大学生就业有很多困难。你想在北京,如果自己住房、自己吃饭,还要购置一些衣服、还要继续学习,负担确实是很重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最低工资,比如北京有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国外很多国家也有,咱们国家其他地方也有。大学生的工资起码要高过最低保障。如果最低保障都达不到,那上大学,或者说他学的这些东西真是没用了。

  程方平:大学生是不是有一个大学毕业的最低保障,这是第一。第二经济有时上升、有时下降,现在我们遇到一些经济大背景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怎么调整政策? 这几年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到西部当志愿者、当村官,还有一些其他的贷款等等。在这方面牵扯到一个国家怎么来管理这个国家、管理人才,比如说贷款,银行系统的制度就有好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个别人钻空子,整个政策就被推翻了。

  程方平:到西部去作为志愿者,有些人去了回来后,这边不兑现,比如上研究生、当公务员等等兑现不了,时间长了这个制度又推翻了。所以国家在确定一个导向时一定要有配套措施跟上,一定要有法律意识。比如说我们的大学生如果做了这个事回来后得不到兑现,这就要有责任人的。这个事是谁承诺了、谁没兑现,弄不好以后行政法还是什么法就要来有一个说法了。当然中国这么大有很多问题确实很难困难。作为政府部门或者是相关研究机构一定要把这些事系统化加以研究。

  和讯网:还有2000年再往后一两年,“研究生热”其实也是就业难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还有一种是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对高学历的认可,太迷信高学历了。您怎么看“研究生热”的问题?

  程方平:你说的是一个方面,而且我们发现现在研究生以上学历女生的数量非常多,几乎有些学校比如说偏文科的学校几乎60%以上全是女生。当然我们不是说女生比例大有什么不好,说明什么呢?一个是因为就业不能马上找到,只有提高了学历才可能会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后边的工作有很多又跟学历没有关系,这就造成很大的浪费。 前一段我听说咱们的博士生已经超过美国,而且博士生出来后很多人是做行政,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我们培养这些人干吗。 那天在报纸上说,某某领导是院士,某某校长是院士,后来我就想这些院士其实要去搞科研可能共享更大,这些院士这里当官、那里当校长什么的,我觉得国家在安排人才方面,是不是有个院士当你的校长、院长这个学校就搞好了呢?过去很多教育家他本身就是教育家,顶多是一个学者,但是他不是科学方面的大牌精英。

  程方平:现在我们说诺贝尔奖得不到,但是同时又把这些高学历的人都去弄行政,我觉得这也是令人费解的一件事情。

  和讯网:中国太迷信高学历了。

  程方平:其实学历是一个学习的经历,比如说大学以后也就是六年,或者说像学医的会长一点,但是如果说在这里面都是跟书本打交道,或者说都是跟实验室打交道,人只是在某一方面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他适不适合行业、适不适合社会还要划问号的。因为人是否成功需要有综合素质的。

  相关稿件
· 一个利益杠杆撬动大学生就业难 2008-12-02
· 就业新政,毕业生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8-12-02
· 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天地宽 2008-12-02
· 求职就业是一道世界难题 2008-12-02
· 解就业难题莫把扩招当好招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