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车族最关注的恐怕就是燃油税的新闻了。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对媒体谈到了燃油税的问题,关于他的说法现在有两种“解读”:一是燃油税将“‘很快’开征”,一是“燃油税的推出应该是快了”。 别看字面上差别不大,细琢磨,它们的潜在含义是不同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您问别人一件事什么时候能办成,对方的回答是“很快”,您心里一准儿有了底,觉得不出三五天就能得到回音;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快了”,您八成得嘀咕——这“快了”是指几天、一个星期,还是一两个月呢?肯定没了谱儿。 “应该是快了”的表述重点,除了“快了”,还有“应该”二字。举个例子来说,有时候别人要是问您什么事儿,您也不确定,便会说“应该是吧”。这时候,“应该”便带有了一种“有可能”的意味。这样来看,“应该是快了”有着“略微含糊”的意味。所以,这两种说法的确定程度可谓不大一样。前者,有点拍着胸脯保证的样子;后者,则显得比较慎重。 燃油税的概念被提出来有很多年了,官方的表态一直是“择机出台”,它的潜台词就是:还得等,得慎重。 为什么会这样?一直有人说“择机”是在观察国际油价造成的影响,但那只是个表象,其根本原因是燃油税关乎不同群体的利益。燃油税一旦推出,被它所替代的养路费就不存在了,那么征收此项费用的人如何安排就成了问题。另外,燃油税开征之后,开低油耗车、出行路途短的车主们肯定获益,但耗油量高的公交车、跑远道的长途车该怎么办?对公交、物流等行业要不要补贴?如果补贴的话,又怎么补……如此种种,燃油税牵扯的利益群体可谓错综复杂,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需要详细规划。而在规划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群体要各说各的话,一时半会儿肯定无法达成一致。 韩文科的表态应当只有一种,为什么会导致不同描述的出现?乍看起来似乎是受到解读者不同心理的影响,但暗含的是不同利益群体的态度差别。说句白话,大凡看重“很快”二字的人,没准儿都是憋着不想交养路费、眼巴巴盼着燃油税出台的一群人。 而今,韩文科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权威专家”的身份给出的说法,不再含“择机”二字,而是突出了一个“快”字,一是让人觉得这事儿靠谱儿,二是给那些经过漫长等待后已变得有点疲沓的心态注入了兴奋剂——不论它们是期待也好,还是反对也罢。 虽然争论依然存在,但说辞上的改变可能暗示这样一种“现实”——争论在减弱,或者说利益群体正在逐渐达成最后的妥协。如果分歧过大的话,“燃油税将很快推出”之类的新闻出来后,一定会有人迅速出来辟谣,而不是在“很快”“应该是快了”这样意义相近的说法上做文章了。 那边厢,国际油价可以潮起潮落;这边厢,燃油税仍然是道未解的谜题。因为燃油税毕竟是一件关乎太多人的政策,出现任何荡秋千式的摇摆也就不足为怪了,支持的、不支持的,都等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