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下降、国内汽柴油销售低迷的双重压力下,中石油中石化前两天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自行降价。此前各大媒体也报道说,相关部门已经拟定了三套成品油零售价下调方案,分别是每吨成品油下调500元、800元或1000元。
与此同时,舆论也掀起了一波议论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的热潮。说了很多气话,发了不少牢骚,要害就是成品油价格反应迟钝。而且有公论,认为成品油价格机制应该和国际价格接轨。
但要是问办法呢?却和这个机制如何建立没有直接关系,全部的答案都可以归结为反垄断,反对中石油中石化迂腐迟钝的价格应对。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真正跟着国际原油价格涨跌,倒也不见得是好事。
国际市场自9月开始下跌以来,欧佩克屡次降低产油配额,都无法阻挡油价下滑。道理其实不难理解,那就是国际油价这些年来已基本上和石油的价值、真实需求无关了。它在期货和现货市场的波动,完全是美元泛滥造成的。现在美元没有了以往气势汹汹的流动性,国际油价自然也要一落千丈了。
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我们怎么定价都是艰难的。是随着国际油价一起涨?还是随着国际油价一起跌?看起来,这都有点像股票里的趋势投机,太短线操作了。试想一下,如果今年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和国际接轨,跟着一起涨,当国际油价最高峰接近150美元一桶时,国内消费者是否受得了?
这并不是说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就没有问题,而是说不要把问题简单地归纳为反垄断和接轨。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加油站零售价下降或上调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垄断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资源定价话语权的问题。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简单把国内成品油和纽约期货的价格挂起钩来,说纽约涨了,我们也涨;纽约跌了,我们也跌,这也太草率了。普通消费者不太敏感的进口铁矿石,倒没有垄断,我们也一直紧跟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结果如何呢?去看看港口堆积如山无法消化的铁砂吧!
在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定价话语权上,只要我们一天还没有主动参与价格谈判,在国内建立高度敏感的市场价格机制是不科学的奢谈。在被动接受能源和资源国际价格的现实环境中,和外盘波动巨大的价格保持一定距离,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未必是坏事。
要想彻底解决价格反应迟钝、跟涨跟跌都不讨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要从人民币国际地位做文章,要从有能力参与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定价权上做文章,要从中国变成经济强国做文章。一句话,要从全球的视野,靠强化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发言权来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