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31 本报记者:杨烨 实习生:苏志梅 陈希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我已经在这里排了一天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但是专家号还是没有排到。”10月15日上午9点,来自河南郑州的王女士垂下头,无奈地对记者说,“我能等,可是孩子的病不能等啊。”在北京协和医院,记者看到,挂号窗口前从早上5点开始就排成了长队,连医院外的台阶和空地上,都坐满了前来看病或前来等号的病患者及其家属。 “我就是慕名来找骨科的刘大夫看看病,可是挂专家号太难了,我等了两天都没有排到,只好向票贩子买了个号。一张19元的教授专家号,卖到500多元。太黑心了!”来自甘肃的彭女士向记者感叹。在北京协和医院挂号大厅,记者随处可见票贩子穿梭往来,几番讨价还价后,很多耐不住排队等候的人也陆续开始与票贩子进行交易。 10月22日,记者看到在北京市中医院领药窗口旁边,长达几十米的长廊座椅上,早已坐满了等待取药的病人或陪同的亲属。他们其中很多人表情焦急,有的病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已经趴在陪同亲属的身上睡着了,原本已经被病痛折磨得面容此时显得更加疲惫不堪。 除了挂号难、拿药难,10月21日记者在北京海淀医院又随机采访了几位病患者,药价贵、过度检查和治疗、社区医院形同虚设、外地病人因地方条件限制大量入京看病等是他们目前切实的感受。 “你看这张药价单,都没有单个儿药品的价格,就写个总数。我这不是糊里糊涂缴费吗。”家住朝阳的孙女士说。“如果都能像我们家附近的几家医院就好了,有各个药品单价的价格,让我们花钱花个明白。”孙女士递给记者一张朝阳医院的药价单,上面果然详细地列出每项单价,一目了然。 “现在最怕就是生病,真是看不起病。”海淀区的杨大妈告诉记者,“我退休了,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可这拍个CT检查一下、拿点药就花了三千多。”在不远处的领药划价窗口,董先生告诉记者,为给父亲治病,从8月开始已经花了一万多了。都没敢住院,但每次来领药都要花个六七百。 在海淀医院内,73岁的张大爷指着收费单对记者说:“心电图检查就20块钱,但是这单子上还写着一个‘医学影像工作站’的条目,收费加了三十。我的病其实只需检查五项内容,可上次来一下让我查了八项,我都不明白是为什么。这次我要求减少,医生就说不行,说是配套的,我这看病的也没法儿。” 社区医院形同虚设也让老百姓窝火。家住万柳的金女士告诉记者:社区虽都有医院,但是得了病只能来大一点的医院,因为社区医院的设施太简陋了,连一般的化验设备都没有。平时只能是在大医院开了药,再去那儿输液。但是周日那儿还不开门,每天四点就不再接诊了。社区医院本来是便利大家的,可是却看不到一点便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