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险企搅局 上海9月份银保降温“刹车”
    2008-10-14    作者:黄蕾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7月、8月连续两个单月上海银保收入出现下滑的前奏下,原本被认为继续保持降温节奏的9月数据,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结果。
  上海监管机构昨日出炉的一份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银保市场9月份的银保收入开始微升,29家中外资寿险公司单月共录得银保保费12.81亿元,相比今年8月的12.49亿元,单月环比上升2.56%。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上海9月银保降温刹车的,并非那几家银保大户,而是个别保险新军的从中“搅局”,即试图通过银代发力迅速抢占市场和规模,其急进之道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银保大户已收敛

  曾因银保收入膨胀而被监管部门纳入监测范围的几家在沪寿险公司,今年9月单月的数据已透露出收敛的意味。
  根据本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9月单月的上海寿险市场,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健康险、平安人寿4家公司银保保费收入分别录得约1.7亿元、3亿元、0.15亿元、0.8亿元,分别较8月下滑约0.7亿元、0.4亿元、0.1亿元、0.3亿元。太平洋人寿9月单月银保收入与8月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受困于母公司AIG传闻的友邦保险,今年9月银保收入下滑明显。今年8月单月银保收入为240.5万元,9月时已下滑至25.01万元。此外,生命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中德安联人寿、英大泰和人寿等9月单月银保收入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相较之下,中国人寿9月份的银保收入却逆势增长,从8月单月的1.48亿元上升至9月单月的1.63亿元。“中国人寿银保保费收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分红险的助推作用。”业内人士分析说,“在投连险难卖、万能险结算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分红险吸引力倍增,主推分红险的中国人寿显然从中受益。”

保险新军“异军突起”

  然而,就在上述银保大户开始收敛的当口,进入市场不久、一直默默无闻的国华人寿却在银保市场“异军突起”。本报记者经过计算发现,国华人寿今年9月一举站上了1.9亿元的银保保费平台,成为了9月上海银保市场的“榜眼”,银保市场份额飙升至14.79%。
  “其实,若除去国华人寿因素,上海9月银保市场拐点已经有征兆。”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说。他还透露称,国华人寿银保膨胀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不排除其相关产品被叫停的可能性。
  另外,开业不久的人保财险兄弟公司——人保寿险的9月单月银保收入较8月仍有30%的环比增长。不过,相较于今年6月银保单月实现3.2亿元的业绩来看,已大有收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称,“据我所知,鉴于前几个月的银保膨胀业绩,监管部门已吹风要求人保寿险控制银保规模,即在今年9至12月期间的该公司全国银保收入封顶5亿元。”

暗访抽查已启动

  与此同时,上海保监局对银保业务过热的治理工作开始落入实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称,最近上海保监局派出的检查小组正在泰康人寿进行抽查,内容包括销售误导、银保增速等。上海保监局此轮抽查的对象基本是上海银保市场份额较大的几家寿险公司。
  “我们也想把银保规模降下来,但不好操作,比如,银行不愿意配合。”一家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不景气,在基金难卖的背景下,银行为了完成年度考核指标,在代售银保产品时仍不遗余力。
  另外,在改善产品结构上,寿险公司坦言也有难度。上述负责人称,由于前期过于专注趸缴业务,大多数公司没有在研发期缴产品上下功夫,因此目前提高期缴产品比例多通过两种途径:把库存的银保期缴产品拿出来卖,或者将个险期缴产品改良后转至银行渠道卖。“这样的期缴产品往往跟不上目前的市场需求。”

  相关稿件
· 统计显示:上海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冲高回落 2008-10-13
· 上海市:折扣幅度加大 购房阵营分化 2008-10-10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关于收取银行卡、活期一本通存折相关业务手续费的公告 2008-10-09
· 上海汽柴油暂不涨价 2008-10-09
· 上海奉贤发生三氯化磷泄漏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