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需着眼三农之外
    2008-10-10    毛建国    来源:证券时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业界预期,本次会议将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
  此前,已有多种消息表明,土地经营方式将有重大改革,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看到,无论是30年前的“分”,还是今天的“统”,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业已存在的三农问题,让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有理由相信,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随着一系列重大决议的推出,随着桎梏枷锁的松开,城乡统筹将会加速推进,三农问题将会加快解决。然而,此时此际千万不要过于乐观,须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三农永远解决不了三农问题。
  以土地流转而言,就方向从整体看,这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但具体到各个地方,由于地区发展差异的存在,却未必完全吻合,而且推进难度参差不一。首先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远非他人所能理解。其次,在相对落后地区,由于生存手段的相对单一,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这一情形下,流转可能很难。即使相对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之后也存在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流转出来的土地到底干什么?从事工业,受到耕地红线的严重制约;从事粮食生产,土地的效益实在有限;从事高效农业,蔬菜、花木等,其种植的效益远远不及二、三产业,比较效益不容乐观。
  而且,流转出来的农民又到底干什么?如果是青壮农民,或许可以重新进行技能培训,充实到二、三产业———这又带来新问题,城市能容纳下吗?而那些年老体弱、文化较低,所谓“3860”农民(留在农村中的农民)又该如何办?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将形成土地流转的极大阻力,“减少农民”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三农问题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彻底解决。
  诚如有学者所言,“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还在‘三农’之外”。事实已然证明,在非自然经济时代,三农问题的存在是综合的、复杂的。这一情形下,必然要有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更大帮助,必然要有城市对乡村的更大支持,必然要有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更大补贴。结合国外实例看,扶持三农已成惯例,即使在新农村已经颇成气候的美、韩,对三农的扶持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而在我国,从过去到现在,第一产业对二、三产业的贡献,远远大于二、三产业的反哺。即使这些年来各级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也远远不及三农所做的贡献。因此说,此时我们应该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空间上扶持三农。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延续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一贯重视,而会议将要形成的决议更多是方向性的,无论是细则的完善还是具体的落实,都离不开地方。这些年,我们看到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而在一些地方,支持的力度却明显低于工业、服务业。这说明,当前个别地方扶持三农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焕发出来。鉴于此,在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应该加大对农村考核的力度,抓工业服务业者有政绩,抓三农工作者同样应该有政绩。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着眼三农之外。可以说,三农问题不解决,所谓大国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农村巨大消费的空间,也是解决当前内需不足的重要方向。故而说,发展三农、支持三农永远不吃亏,这样的政府也最明智。以此看之,中央政府很明智,而有些地方却明显“近视”。
  相关稿件
· 农行10月起扩大“三农”金融服务试点范围 2008-08-25
· 张云:农行服务“三农”挥出三把“利剑” 2008-07-30
· 江苏:80多亿元力助“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07-28
· “三农”融资难,当从降低风险破题 2008-06-27
· 农行:出台六项惠农措施服务灾区“三农” 2008-05-23